:::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492 ms
共 10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關漢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抗精神表現在她面對張驢兒父子的威逼,毫不屈從,在嚴刑逼供下也決不招認,對誣陷她的張驢兒始終充滿了仇恨,在臨刑時又立下了感天動地的誓言,最后終于報仇雪恨。竇娥對社會黑暗的認識也是逐漸的。她起初對官府存在幻想,提出和張驢兒“官休”,當到了官府,在一頓嚴刑拷打之后,她明白了“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黑暗現實。當被押赴刑場一切希望都破滅之后,她對現實提出強烈的控訴:“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盜跖、顏淵!...
|
氣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極度生氣,滿懷憤恨。如:「看見流氓欺負弱小,令人感到氣憤填膺,立刻報警。」
|
疾惡如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憎恨壞人壞事如同仇敵一般。「仇」文獻異文作「讎」。《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奉公不撓,疾惡如讎。」《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李邕傳》:「邕少習文章,疾惡如讎,不容於眾。」也作「嫉惡如仇」。
|
敵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敵,與己方有仇恨而相對抗的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必使心與理合,彌縫莫見其隙,辭共心密,敵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
|
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波紋。宋.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詞:「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
|
李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創造出那些人人懂得的通俗語言而同時又是千錘百鍊的藝術語言,真實而深刻地表現出最普遍最抽象的離愁別恨的情感。 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ISP):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28122
|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那些賢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馬與牛同槽共食一樣,賢愚不分。這也是周朝隱士鮑焦之所以對世道忿恨不平,對富貴毫不留戀的原因。因此他勸諫梁孝王,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應該與賢臣們肝膽相照,共同治理國政。梁孝王在看了這封書信後,就派人把鄒陽放出來,並且成為他的貴賓。後來「放蕩」和「不羈」典源被合用成「放蕩不羈」,用來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又被用以形容行為放縱隨便,不加檢點。
|
平地一聲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地上響了一聲雷。比喻聲名陡起,舊時常用以比喻科舉中試。唐.韋莊〈喜遷鶯.人洶洶〉詞:「鳳銜金牓出雲來,平地一聲雷。」《喻世明言.卷一一.趙伯昇茶肆遇仁宗》:「功名著意本掄魁,一字爭差不得歸。自恨禹門風浪急,誰知平地一聲雷。」
|
計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應情勢發展而擬訂的策略。《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王覺,固止,以為秦國尉,卒用其計策。」《三國演義》第五二回:「吾等用計策,損兵馬,費錢糧,他去圖見成,豈不可恨!」
|
落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後來、最後。《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後來頗覺厭煩,只是難好推托。及至送與,卻又爭多嚷寡。落後回了兩三遍,楊洪心中懷恨,口出怨言。」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