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24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女子無才便是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古時以為「男主外,女主內」,女子最重要的工作是治內持家,只要將侍奉公婆、教養子女做好,便不需要其他才能了。《紅樓夢》第六四回:「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總以靜為主,女工還是第二件。」也作「女子無才便有德」。
蘇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日本南部及琉球等地區葉色:濃綠色觀賞期:全年用途:藥用、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等花語:堅不移 介紹蘇鐵科(Cycadaceae)蘇鐵屬(Cycas)的蘇鐵,為常綠性灌木,其原產於爪哇、中國大陸、日本南部及琉球一帶。蘇鐵一般作為觀葉植物欣賞,在氣候較冷處,其生長受到限制,故開花相當不易,就好比以前中國大陸北方地區,蘇鐵每六十年才開一次花,因此用「鐵樹開花」形容事情罕見或難以達成;然,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如台灣,蘇鐵幾乎年年開花,枝葉茂盛。(註2) 莖蘇鐵為蘇鐵科的常綠灌木,具有柱狀、塊狀或球狀之莖部,其主幹粗...
沉冤莫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蒙冤已久,無法洗雪。《封神演義》第九七回:「昏君受辛!你君欺臣妻,吾為守立節,墜樓而死,沉冤莫白。」
精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思熟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深思熟慮」係由「深思」及「熟慮」組合而成。「深思」見於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原任三閭大夫,懷王時遭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以表忠之心。後被頃襄王召回,但又遭讒言而流放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漁父〉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遊於江河傍,吟詩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個漁父看到他,問道:「你為什麼到這裡來呢?」屈原答:「整個世界是那麼汙濁,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個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這裡。」漁夫勸他說:「真正的聖人應該是可以順應大環境的,既然世間混濁,眾人皆醉,你不如就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為什麼要『深思高舉』...
攜老扶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民眾群聚結隊而行。《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觀初,頻年霜旱,畿內戶口並就關外,攜老扶幼,來往數年,卒無一戶亡去。」《東周列國志》第八四回:「晉陽百姓感尹鐸仁德,攜老扶幼,迎接入城。」也作「扶老攜幼」。
離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註3) 參考書目註1: 彭懷(1996)。婚姻與家庭。臺北:巨流。註2: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空大。註3: 全國法規資料庫:民法,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B0000001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文治武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一個國家對內的政教,對外的國力。如:「唐朝觀年間,四海昇平,文治武功,鼎盛一時。」
下情上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情能真實的反映給在上位者知道。《宋書.卷九五.索虜傳》:「雖盡節奉命,未能令上化下布,而下情上達也。」《舊五代史.卷四七.唐書.末帝本紀中》:「遂得下情上達,德盛業隆,太宗之道彌光,文之節斯著。」
錢謙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遺書籍,儘數贈給族曾孫錢曾,錢曾死後,其書盡歸泰興季振宜。 評價黃宗羲《忠舊錄》稱他為「王弇州(世)後文壇最負盛名之一」。凌鳳翔稱「前後七子而後,詩派即衰微矣,牧齋宗伯起而振之,而詩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從風,一歸於正。其學之淹博、氣之雄厚,誠足以囊括諸家,包羅萬有,其詩清而綺,和而壯,感嘆而不促狹,論事廣肆而不誹排,洵大雅母音,詩人之冠冕也!」 著作著有《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列朝詩集》等等。早年還撰有《太祖實錄辨證》五卷。
元好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元好問(1190年-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世稱遺山先生。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  祖先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隨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遷洛陽,是唐代詩人元結後代。五歲時跟隨叔父住掖縣(今屬山東),七歲能詩,被稱為神童。宣宗祐二年(1214年),蒙古軍陷秀容城,避兵鄰縣陽曲北山。興定五年(1221年)進士及第。曾任國史院編修、南陽令、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正大八年(1231年)蒙古軍包圍汴京,圍城期間任尚書省掾,五月在亂離中攜友人幼子白樸,北渡黃河。金朝滅亡後,被元政權長...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