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泛泛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莊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黃六鴻‧福惠全書︰「其泛之交,無庸混托。」 2.釋義 泛泛︰廣大無邊際的樣子。,引申為普通、尋常、浮淺等意。交︰交情。 3.用法 用以說明交情不深。 4.義近.義反 義近 點頭之交、一面之交、非親非故 義反 莫逆之交、生死之交、患難知己 5.例句 我與他只是泛泛之交,何來的生死之約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嘆詞:(1) 表驚訝或讚嘆的語氣。[例]唉唷 (2) 表正承受著痛苦的語氣。[例]唷!痛死人了!
梔子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梔子花目錄1 基本資料2 介紹2.1 莖2.2 葉2.3 花2.4 果實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基本資料學名:Gardenla spp.英文名:Cape Jasmine、Common Gardenia、Gardenla別名:山黃梔、黃梔子、黃梔仔、梔、山梔、山梔、山梔子、山枝子、支子、枝子、山黃枝、紅梔子、黃梔、黃枝、黃枝花、小黃枝、木丹、越桃、鮮支、林蘭、巵子、口無、野桂花、白蟾花、林蘭、越桃、薝葡、恆春梔、Kyaba(排灣);Kayunabbu(泰雅)等植物分類:茜草科(Rubiaceae)黃梔子屬(Gardenia) (註1)園藝分類: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原產地: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花色:白色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作用。《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感嘆或疑問。《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文言文中指代名詞。《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
文言文中指形容詞。相當於「此」、「彼」。《左傳.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傾國傾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差不信五子胥,而任太宰嚭,乃此禍晉之驪姬,亡周之褒姒,盡妖妍於圖畫,極凶悖於人理。傾城傾國,思昭於後王;麗質冶容,宜求監於前史。」(源) 02.宋.辛棄疾〈滿江紅.絕代佳人〉詞:「絕代佳人,曾一笑、傾城傾國。」 參考詞語︰一顧傾城注音︰| ㄍㄨˋ ㄑ|ㄥ ㄔㄥˊ漢語拼音︰yī gù qīng chéng釋義︰猶「傾國傾城」。見「傾國傾城」條。 01.漢.張衡〈西京賦〉:「要紹修態,麗服颺菁。 眳藐流眄,一顧傾城。」 02.《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自己本生得一副月貌花容,一團靈心慧性。那怕丈夫千金買笑,自料斷不及我一顧傾城。」 參考詞語︰一貌傾城注音︰| ㄇㄠˋ ㄑ|ㄥ ㄔㄥˊ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疑問。如:「哪天?」、「哪裡人?」
怎,表反問。如:「哪知」、「哪能」。
疑問。為「哪(ㄋㄚˇ)一」合音成ㄋㄞˇ,再轉成ㄋㄟˇ。如:「哪天我們去看場電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置於動詞前,表聯繫作用。相當於「所」。如:「生死攸關」。晉.陶淵明〈詠三良〉詩:「臨穴罔惟疑,投義志攸希。」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尚書》有五十八篇。此處引文為《尚書》逸文。 (2) 抑微子:但是沒有你的話。抑:但是、然而,表轉折。微:無。 (3) 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4) 待:接納。 (5) 濟河:渡河。 (6) 盟府:保存盟約的地方。 (7) 魏絳:春秋時晉國大臣。生卒年不詳。
同舟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相似、相反詞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釋義濟,渡河。大家共坐一條船渡河。比喻利害一致、患難與共。 出處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毋丘儉傳˙裴松之˙注引文欽與郭淮書曰:夫當仁不讓,況救君之難,度道遠艱,故不果期要耳。然同舟共濟,安危勢同,福痛已連,非言飾所解,自公侯所明也。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和衷共濟 風雨同舟 同心協力 同甘共苦 相反詞分道揚鑣 同室操戈 煮豆萁然 兄弟鬩牆 同床異夢 分崩離析 例句只要我們能不分彼此、同舟共濟,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境、解決不了的難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