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日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天進步。《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南朝宋.謝靈運〈里相送至方山〉詩:「各勉日新志,音塵慰寂蔑。」
地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表的起伏、形狀、輪廓等特徵。如:「丘陵地形」、「盆地地形」。《文選.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牋》:「然觀地形察土宜,西帶常山,連岡平代,北柏人,乃高之所忌也。」
相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互相連接。《吳子.治兵》:「里相比,什伍相保。」
相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所距不遠。唐.杜甫〈過南朱山人水亭〉詩:「相近竹參差,相過人不知。」
燕雀處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燕雀處堂」之典源,提供參考。 #《孔叢子.論勢》1>秦兵攻趙,魏大夫以為於魏便。子順曰:「何謂?」曰:「勝趙,則吾因而服焉;不勝趙,則可乘弊而擊之。」子順曰:「不然。秦自孝公以來,戰未嘗屈。今皆良將,何弊之乘?」大夫曰:「縱其勝趙,於我何損?之不修,國之福也。」子順曰:「秦,貪暴之國也,勝趙必復他求,吾恐於時受其師也。先人有言:『燕雀2>處屋,子母相哺,喣喣3>然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4>,棟宇將焚,燕雀顏不變,不知禍之及己也。』今子不悟趙破,患將及己,可以人而同於燕雀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呂氏春秋.有始覽.諭大》、《呂氏春秋.士容論.務大》。 (2)...
長惡不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怙惡不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怙惡不悛」原作「長惡不悛」。據《左傳.隱公六年》載,春秋時,結的陳、鄭二國時常發生爭端而彼此交惡。後來鄭國曾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與陳國和平共處。當時,陳桓公弟五父認為廣結善緣是國家的重要施政方針,因此建議接受講和。但陳桓公卻認為宋、蔆攦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鄭國算不了什麼,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鄭國入侵陳國,陳國大敗,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對於這樣失敗的結果,當時的人便加以評論說:「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陳桓公因為不廣結善緣,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後來「怙惡不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
天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然的災害。如水災、旱災、地震等。《左傳.僖公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道也。」
綠衣使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鸚鵡。相傳唐時長安城富豪楊崇義,為其妻劉氏及人李弇所殺,埋於枯井中。當縣官至楊府蒐證時,案發當時唯一在現場的鸚鵡突然開口說:「殺家主者劉氏、李弇也。」於是真相大白。唐玄宗得知後,封此鸚鵡為綠衣使者,自此,綠衣使者復為鸚鵡的代稱。見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鸚鵡告事》。
口快心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唆都:元代大將,生卒年不詳。唆,音ㄙㄨㄛ。 (3) 伯顏:西元1236∼1295,元蒙古八部人。歷官中書右丞、同知樞密院事。至元十一年,任中書左丞相,自襄陽出兵,至元十三年正月攻下臨安,滅南宋。至元三十一年,元世祖駕崩,同年十二月,伯顏亦病逝。 (4) 文丞相:文天祥(西元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南宋末忠臣,江西吉水人。官至左丞相, 封信國公。德祐初,元兵入侵,天祥應詔勤王,奉使入元軍議和,被執。後脫歸,輾轉浙、閩、粵,繼抗元師,戰敗被執,拘燕三年,宋既亡,終不屈,遂被殺。臨刑,作〈正氣歌〉以見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吟嘯集》。
難得糊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處世方式。指面對種種人世間的紛擾,有時不妨以輕鬆、寬容的態度對待。[例]人生在世,難得糊塗,我們又何必為了這麼一點小事而和居斤斤計較呢?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