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經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通過、經過。《後漢書.卷五一.李陳龐陳橋列傳.橋玄》:「徂沒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隻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宋.洪邁《夷堅丁志.卷一四.劉十九郎》:「經由數村疃,歷洪源、石村、何衝諸里。」
臉紅耳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面紅耳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子文為春秋楚國人,在楚成王時任令尹,相當於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間,勤於國政,秉公執法,從不以權謀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間,曾經三次被免職,又三次復職,但他無論是免職或復位,都不會表現出喜悅或恨的樣子,而且每一次辦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鉅細靡遺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稱讚他是個忠於職守的人。宋代朱熹論及此事,感慨地說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面赤。」就是說現在的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就可以爭得滿臉通紅,與子文不慍不火的修養比起來,就顯得差多了。這裡朱子以「頭紅面赤」形容人們為爭奪事物,又急又怒,滿臉通紅的樣子,後來「面紅耳赤」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
情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甘心願意。[例]當初是你心甘情願答應的,如今也不得人!
三人市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三人成虎」。見「三人成虎」條。01.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卷四.海山覆敗》:「家又起而裝誣之,以致上官亦駭於耳目,三人市虎,不能免也。」
社會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來社會的景況,而不一定只是要改變現有資源的分配方式,而是傳達一種新的文化價值,但改變所需要的民氣民並非隨意可得,於是社運團體便得營造出一明確的構框,來集結民,創造運動大勢。 肆、 抗爭劇碼真實的社會運動現場通常具有高度的表演性質,抗議者高舉布條、沿街呼喊口號,為的是讓各傳播媒介前的觀眾知道他們迫切的需求;行動劇碼的上演不只是為了發洩抗議群眾的不滿,其後的目的,乃是透過精心的設計與包裝,來強而有力的對諸多旁觀者來凸顯出他們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與...
拒學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通常有持續的缺席。2. 嚴重的情緒低落,在面對上學時,會表現是極度的害怕、嚴重的易怒、發脾氣、抱身體不適。3. 父母親也會在明知孩子要上學的情況下,讓孩子在家。4. 沒有顯著的反社會人格。吳武典(民81)認為拒絕上學表現的兒童大多是較年幼而依賴性較強的,可能幼時分離焦慮的不當延續或與家庭氣氛有關,因常伴隨心身症的症狀,所以常歸因為內在情緒問困擾,而且有一種強迫性的傾向。 症狀拒學症大多涵蓋三部分,分別為身心症狀、抗拒行為、心理症狀。 身心症狀在面對上學時會出現,肌肉緊張、呼吸不順、臉色蒼白、頭痛、胃痛等,但在生理上...
嬌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受寵而享有榮貴。唐.崔顥〈邯鄲宮人〉詩:「歲歲年年奉歡宴,嬌貴榮華誰不羨?」
遼東之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時報著很大的奢望,但光武帝對他並沒有特別的表揚,因此,彭寵心裡覺得非常的不自在。光武帝知道彭寵心懷恨,便向幽州牧朱浮詢問。朱浮早對彭寵有意見,便趁機在光武帝面前攻擊彭寵,還故意給彭寵一封信,用規勸的口吻指責彭寵一番,信中用了一個比方來侮辱他:「往時遼東有豕 (豬也) ,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白,懷慚而退。若以子之論於朝廷,則為遼東豕也。」意思是說:從前遼東有隻豬,偶然生了一隻白頭的小豬,他的主人覺得很稀奇,要將這隻小豬拿去獻給皇帝。誰之剛行到遼河東岸,看見那裏的豬全是白的,才懷著慚愧的心情回去。如果拿你...
放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貪縱為非。《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今選舉不實,邪佞未去,權門請託,殘吏放手,百姓愁,情無告訴。」《舊唐書.卷一○○.列傳.畢構》引唐.睿宗〈勞畢構璽書〉:「貪殘放手者相仍,清白潔己者斯絕。蓋由賞罰不舉,生殺莫行。」
2.鬆手。如:「那個小孩緊握著棒棒糖,說什麼也不肯放手。」唐.杜甫〈示從孫濟〉詩:「刈葵莫放手,放手傷葵根。」《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咽著這一口氣,扯住了丈夫,哭了又哭,號天拍地的不肯放手。」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20?~1995)籍貫河北省。生於上海。有名女作家。本名張瑛,十歲時改名。幼年居住於上海和天津,接受中西文化教育。七歲開始寫故事,民國二十八年前往香港大學攻讀文學,三年後返上海,開始文學創作生涯。文筆細膩,承襲如紅樓夢之古典作品精華。被譽之為中國新文學大師之一。代表作品有《秧歌》、《赤地之戀》、《半生緣》、《女》等四部長篇小說。散文亦頗出色。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