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恩大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厚的恩德。《醒世恆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舅》:「過遷向張孝基拜謝道:『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異鄉之鬼矣。大恩大德,將何補報!』」
|
先下手為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別人先掌握時機而占優勢。《醒世恆言.卷三○.李汧公窮邸遇俠客》:「自古道:先下手為強。今若不依我言,事到其間,悔之晚矣!」《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鴇子說:『不若先下手為強。』」
|
名實相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君群小所搆,孤為人臣,進不能風化海內,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撫養戰士,殺身為國,破浮華交會之徒,計有餘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魚豢《魏略》。
(2) 文舉:孔融(西元153∼208),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有俊才,為建安七子之一,拜大中大夫,後為曹操所殺。
(3) 鴻豫:郗(ㄔ)慮,字鴻豫,東漢高平人,生卒年不詳。少受學於鄭玄,官至御史大夫。與孔融相處不睦,曹操曾以書和解之。後操對融嫌忌益深,郗慮上奏構成其罪,融與其妻兒均被誅。
(4) 鄭玄:西元127∼200,字康成,東漢高密人。為經學大家,箋注《詩經》、《周禮》、《儀禮》、《禮記》等書,為漢學家所尊。
...
|
中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古時代,漢族文化發源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其地為「中國」。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轄境,皆稱為「中國」。《詩經.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公羊傳.昭公二十三年》:「曷為以詐戰之辭言之,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
|
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整頓、整備。《資治通鑑.卷二三一.唐紀四十七.德宗貞元元年》:「河中軍士自相驚曰:『西城擐甲矣!』又曰:『東城娖隊矣!』」
|
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柔弱、柔軟。通「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僕雖怯耎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唐.李賀〈南園〉詩一三首之九:「泉沙耎臥鴛鴦暖,曲岸迴篙舴艋遲。」
|
負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背負重物。引申為苦役。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玄熊舑舕以齗齗,卻負載而蹲跠。」《太平廣記.卷四一九.柳毅》:「負載珍重,不復言矣。」
|
法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指修行者所從入的門徑。《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此一派也,兩宗未有,六祖無傳,可謂獨闢法門者矣。」
|
豁然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五章》閒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1>之久,而一旦豁然2>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注解〕
(1) 用力:努力。
(2) 豁然:覺悟,領悟的樣子。
|
專心一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神貫注,心無雜念。《荀子.性惡》:「今使塗之人伏術為學,專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縣久,積善而不息,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也作「專心一意」。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