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17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莫知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紛亂,一個國家有了好多位君主,我真不知該聽從誰的命令才好!」典源又見《左傳.宣公十二年》。言楚國與晉國交戰,楚莊王見到晉軍聲勢浩大,本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參力主迎戰,並分析敵情說:「晉國的執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發布號令。他的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晉軍的三個統帥無法專權行事,想聽命又沒有上司下令,如此一來,大軍該聽誰的命令才好呢?所以這次戰役,晉軍必敗。」「無所適從」在此亦為不知聽從誰才好的意思。後來「無所適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多用來比喻處理一件事卻不知如何是好。
信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想將部分權力轉移到虢公手上。鄭莊公得知後,前往質問,周平王懾於莊公的氣勢,只好趕緊否認,並且與鄭國交換人質以示誠信。但平王死後,桓王繼位,便真地將政權移轉到虢公手裡。鄭莊公大為憤怒,於是強奪了周朝兩座城池所收成的作物以示報復。周、鄭兩國從此交惡。史家對這件事的評論是:如果承諾不是發自於內心,即使強留人質作為抵押,仍然無法保證彼此能信守約定。但如果行事能秉持忠恕之道,遵循禮法,即使沒有任何抵押物,也不會破壞盟約。後來「言不由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言詞與心意相違背,今則多泛指心口不一,虛應敷衍。
卑梁之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梁,春秋時楚吳接境的城邑。卑梁之釁指吳楚邊邑兩處女爭桑,卑梁人傷吳國處女,因而引起爭端,導致兩國交戰的故事。典出《呂氏春秋.先識覽.樂成》。後指因細故而引起衝突。
休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交戰。[例]那兩國交戰已久,終於在日前達成休兵協議。
外澤中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外強中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代,秦晉兩國交戰,晉惠公親自領兵上陣。出發前,卻選了四匹鄭國進獻的小馬駕車,朝中大臣慶鄭便勸他說:「古來遇到像戰爭這樣的大事,一定用本國出產的馬匹駕車,因為牠們和人生在同一片水土上,而知道當地人的心意,所以願意接受他們的調教,且熟悉他們駕馭的方法,隨便你怎樣導引牠,都沒有不如人意的。如今駕著外國的產物從事戰爭,等牠們一害怕起來,就會與人意相違。狂亂而煩躁,於是血液加速周身運行,使血管膨脹而青筋暴露。雖然從外表看起來非常強壯,內在卻已氣力衰竭。這時叫牠前進後退牠們都不肯,叫牠周折旋轉牠們也不能。那時君一定會後悔的。」惠公不聽,駕著小馬,與秦軍戰於...
前瞻後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瞻前顧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原本受到重用,擔任司徒的要職。但後來楚懷王決定與秦國交好,屈原看清秦國的計謀極力反對,懷王聽信了小人讒言,將屈原貶到楚國西北邊境的漢北。屈原雖然被流放邊疆,但心裡一直掛念著國事,憂心國家未來的前途,於是寫了〈離騷〉這篇文章,同時表明自己忠貞愛國之心。其中有段寫到為君者應有的德行,以古代的君王為例,像夏桀、商紂等暴君,違背正道,魚肉臣民,結果使得國家滅亡;而商湯、大禹、周代的文王、武王等賢君,做事恭敬,依循正道,讓天下太平。屈原因此下結論說,為政者要懂得任用賢能,依規矩做事而不偏頗,公正無私。「瞻前而顧後兮」,要能兼顧前後,做事...
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拔舍,拔營。 (3) 妖夢:指狐突夢見晉太子申生的事。申生跟狐突說因為惠公無禮,所以他要求上天將晉國交付給秦國。事見《左傳.僖公十年》。 (4) 稽首:行跪拜禮時,頭至地,為至敬之禮。《周禮.春官.大祝》賈公彥.疏:「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稽,音ㄑ|ˇ。 (5) 下風:在下風處,比喻卑下。〔參考資料〕 《莊子.在宥》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
特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最高首長臨時特派的官員。通常代表國家或元首到外國談判、慰問、慶賀,或完成某一特殊的任務。[例]兩國交戰多年後,日前已派出特使媾和了。
剛褊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魯宣公十二年時,楚國出兵攻打鄭國,晉國於是派荀林父等人率軍前往援助鄭國。當晉軍正要渡河時,卻聽說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而統帥荀林父在分析形勢後,認為不能輕率地進軍與楚國交戰,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國。然而大將先縠(ㄏㄨˊ)卻不聽指揮,自行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追擊楚軍。荀林父發覺後,已無法阻止,只好下令全軍前進。楚王聽說晉軍已經渡河追來,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孫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軍隊繼續南撤回國。但是大夫伍參卻力勸楚王應該出兵與晉軍交戰,他認為晉軍的荀林父才剛新任統帥,威信不高;而將軍先縠又固執剛愎,不聽指揮;其餘將領也都意見...
莫適所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紛亂,一個國家有了好多位君主,我真不知該聽從誰的命令才好!」典源又見《左傳.宣公十二年》。言楚國與晉國交戰,楚莊王見到晉軍聲勢浩大,本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參力主迎戰,並分析敵情說:「晉國的執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發布號令。他的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晉軍的三個統帥無法專權行事,想聽命又沒有上司下令,如此一來,大軍該聽誰的命令才好呢?所以這次戰役,晉軍必敗。」「無所適從」在此亦為不知聽從誰才好的意思。後來「無所適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多用來比喻處理一件事卻不知如何是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