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後漢書‧楊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 2.語譯安於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3.故事內容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守道安貧、 甘貧樂道 相反詞嫌貧愛富、 追逐榮華 5.例句他安貧樂道,即使三餐不繼,也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絕不會汲汲於名利。
蕭規曹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載,秦朝末年,群雄並起,劉邦也在鄉親支持下起兵加入伐秦的行列。當時劉邦的陣營中蕭何和曹參二人深得劉邦的信任與賞識。後來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封蕭何為丞相,而蕭何便參考前朝文獻,陸續制定出典章、制度和法令。曹參原本與蕭何的交情很好,蕭何做丞相之後,兩人之間有了嫌隙,彼此就漸漸疏遠。雖然如此,蕭何在臨死前,仍然向劉邦推薦曹參來繼任丞相。曹參在繼任丞相後,對於一切的政策、法令,都仍然依照蕭何所制定的繼續執行,不加改變。曹參認為一切的法令,在當初蕭何的時候就規定得很明確,所以只要謹守職責,不要有所廢失即可,因此在他做丞相的這段時間,一切都遵守之前的規模。當時人們歌誦蕭何...
不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伯仲之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為蘭臺史令,一起負責書籍的典校工作。曹丕認為這兩人的文才不相上下,但班固看不起傅毅,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毅因為會寫文章而得到這個職務,但他一下筆就沒完沒了,不知節制。」文人常會這樣以自己的長處來攻擊別人的缺點,事實上沒有人是通才,能掌握各種文體,所以每個人各有各的特色,應該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才對。曹丕在文中以稱兄弟排行的「伯仲」,來表示班固與傅毅的文才相當,有如兄弟一般,差距不大。後來「伯仲之間」被用來形容人才能相當,不相上下。
破鏡重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於戰亂分散時各執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後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後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後重新團圓和好。《隋唐演義》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無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鏡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二、選取資源與標的目群體5.3 三、選用以及發展蒐集資料之工具5.4 四、抽樣5.5 五、傳達的信函5.6 六、送出問卷與追蹤5.7 七、處理資料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壹、依目標區分 一、描述性調查描述性調查(descriptive surveys)基本上在於描述現狀(status quo),試圖測量存在之事物,但不質疑其所以存在之理由。例如:教師用於準備上課之平均時間長度為多久? 二、解釋性調查解釋性調查(explanatory surveys)為事後回溯研究(ex post facto research)之一...
人溺己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別人溺水,就像自己溺水一樣。語本《孟子.離婁篇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原形容為政者仁愛的胸懷,關懷人民疾苦。如:「我們應該抱持人溺己溺的信念,去救濟貧苦無依的人。」
情竇初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通情愛的感覺。多用於少男少女。如:「看了這封泛黃的信,當年情竇初開的甜蜜滋味似又湧上心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作為證明的信物。如:「印鑑」。
兵不厭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題詢問雍季,雍季認為:燒毀山林以獵取野獸,是不留餘地的榨取一空;用欺騙的方式對待百姓,只能騙得一時的信任。文公嘉許雍季的見解,卻採用舅犯的建議與楚人戰而得勝。事後,班師回朝,封官授爵時,將雍季的功勞列在舅犯之上。群臣不解,文公解釋說:「你們有所不知!舅犯所言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雍季之言才是永久的利益啊!」後來「兵不厭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作戰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勝。亦用來比喻做事為了達到目的,不排斥使用詭詐的手段。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