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觀釁伺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察對方的破綻,等待機會行動。《三國演義》第七四回:「既定漢中,然後練兵積粟,觀釁伺隙,進可討賊,退可自守。」
馬中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11)字天祿,別號東田,明故城人。成化十一年(西元1475)進士,以討賊有功封左都御史,謗者言其縱容賊兵,下罪,死獄中,後御史盧雍平反其冤,復官,子孫受蔭。著有《東田漫稿》、《別本東田集》、《中山狼傳》等。
內顧之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自家庭或國家內部的憂患。《周書.卷一.文帝紀上》:「使其進有內顧之憂,退有被躡之勢。」《三國演義》第九一回:「今南方已平,可無內顧之憂,不就此時討賊,恢復中原,更待何日?」
須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勒索。《新唐書.卷一六五.列傳.鄭餘慶》:「以沙陀兵奄入其地,壁汾東,釋言討賊,須索繁仍。」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有振武都頭卒,不堪一行人須索。忽操白刃,入斫聖美。」
矯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之楚13>,興兵伐吳14>。子胥以不得已,迎之就李15>。」問曰:「笞墓何名乎?」「子之復仇,臣之討賊,至誠感天,矯枉過直。乳狗哺虎,不計禍福。大道不誅,誅首惡。子胥笞墓不究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 (2) 子胥:伍員(?∼西元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其父兄,後逃亡吳國,佐吳伐楚,並得以使己復仇雪恥。又吳王夫差滅越國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伍員極力諫阻,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殺了他。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九年後果然應驗。 (3) 笞:音ㄔ,用鞭或竹板打。 (4) 卒王:指楚平王。 (5) 昭王:春秋時楚人...
將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武官員的合稱。《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贊曰》:「秦將吏外畔,賊臣內發,亂作蕭牆,禍成二世。」《三國演義》第九回:「呂布左手持戟,右手懷中取詔,大呼曰:『奉詔討賊臣董卓,其餘不問!』將吏皆呼萬歲。」
國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皇帝的親戚。多指后妃的家族而言。《三國演義》第二○回:「若非國戚,誰肯盡忠討賊?老臣無權,難行此事。」
坐而待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據《諸葛亮集.文集.卷一》引)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彊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安坐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據《諸葛亮集.文集.卷一》引)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彊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練兵積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操練軍隊,屯積糧食。《明史.卷三二○.外國列傳一.朝鮮》:「宜令朝鮮自為守,弔死問孤,練兵積粟,以圖自強。」《三國演義》第七○回:「然後練兵積粟、觀釁伺隙。進可討賊,退可自守。」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