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30.22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理心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以及情感反應技術中,也常提到要適時的反應當事人所敘述的內容,但同理心技術較著重於高層級的深層想法,望能非常深入的去探討當事人的內心世界,並且掌握其感覺,讓諮商員以將心比心的態度去聆聽,並且用同理心來去幫助當事人度過難關。(註1) 同理心技術的種類 初層次同理技術此層級的同理技術較適用於初期的諮商時期,或者是諮商員與當事人初步認識,尚未非常熟知彼此的階段,因此初步的諮商時期,通常當事人也會以較表面的想法來告知諮商員。另外,此層次中當事人的回應,通常會順著當事人的思考方向為主,使當事人的感覺與想法能完全被反映出來,因此使...
教學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級秩序、增進學習效果,採取權威、命令和控制方式,不得違逆和反抗。然而學生有其自發性的生活需求和慾望,望依自己的意願主動求和,不願處處皆受壓抑和宰制。這種長期存在的關係,就會形成師生之間的對立和衝突。是故,華勒分析師生關係時,就提出制式化的主從形式(a form of institutional dominance and subordination)論點,就是說明師生之間存有潛在的對立情感。後來,傑克遜(P. Jackson)經過多年觀察班級教室生活,於1968年出版《教室生活》(Life in Classrooms)...
平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亮的時候。古人根據天色把夜半以後分為雞鳴、昧旦、平旦三階段;昧旦指天將亮而未亮的時間,平旦指天亮的時間。《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南朝宋.鮑照〈代放歌行〉:「雞鳴洛城裡,禁門平旦開。」
名實相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學識,說他的學問是「名實相副」,和傳聞中的一樣好,絕不虛假。後來「名副其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
教師即研究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究者」的研究發展途徑,以進行實驗學校的課程發展,史點豪思並進一步鼓勵參與「人文課程方案」的學校教師,望參與此項課程改革的學校教師,能將「課程」視為有待學校教師於教室情境當中加以實地考驗的一組「研究假設」。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師即研究者英文關鍵字:teacher as researcher 參考資料蔡清田著。課程改革實驗。2001年初版。頁99-100。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風吹雨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受風雨的吹拂打擊。唐.陸聲〈陽羨雜詠〉詩一九首之一六:「一徑穠芳萬蕊攢,風吹雨打未摧殘。」宋.辛棄疾〈浣溪沙.未到山前騎馬回〉詞:「未到山前騎馬回,風吹雨打已無梅,共誰消遣兩三杯。」也作「雨打風吹」。
盼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望、指望。如:「自從大家通力合作之後,這生意漸漸有了盼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閉、深閉。《說文解字.門部》:「閟,閉門也。」清.段玉裁.注:「引申為凡閉之偁。」宋.文天祥〈正氣歌〉:「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明.高啟《高太史鳧藻集.卷四.南宮生傳》:「患求者眾,遂自閟,復執筆。」
團體開始階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如何引導成員主動參與及投入團體的練習或成員在團體中的分享。3. 引導成員對於團體及個人的目標產生望,以及願意是當冒險。4. 凝聚力:領導者可藉由催化成員表達其對團體的觀感,促進團體成員間正向的互動,或是共同達成一見團體任務。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團體開始、團體開始階段 參考資料註1. 吳武典、洪有義、張德聰(2010,二版)。團體輔導 (150~159)。臺北市:心理出版。
心腹之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諸侯國,姒姓。建都於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6) 欲:期望、求。 (7) 石田:不能耕種的田。比喻毫無用處的物品。 (8) 為沼:變成池沼,表示亡國。 (9) 泯:音ㄇ|ㄣˇ,消滅、滅亡。 ◎2《左傳.哀公六年》是歲也,有雲如眾赤烏,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若禜1>之,可移於令尹、司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不穀不有大過,天其夭諸?有罪受罰,又焉移之?」遂弗禜。 〔注解〕 (1) 禜:音ㄩㄥˋ,古代一種祭拜日月、星辰、山川、風雨等的祭祀,以求消災。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