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8.94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席不及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萬民之害。蓋聞傳書曰:神農憔悴,堯瘦臞,舜黴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胑不動,思慮不用,事治求澹者,未之聞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班固〈答賓戲〉。 (2)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無黔突:沒有因炊爨而熏黑的煙囪。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於行道。黔...
平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平凡的、一般的。《負曝閑談》第三回:「我們當老爺的都做了賊,那些平頭百姓,不一個個都該做強盜麼?」
不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說、不以為。《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職』。」晉.干寶〈晉紀總論〉:「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謂浚己以生也。」
牛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牛與馬的合稱。比喻受奴役、供人驅使的人。《文明小史》第四六回:「直要使中國四萬萬百姓,一個個都貧無立錐之地,然後服服貼貼的做他們的牛馬,做他們奴隸。」
不息自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強不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易經》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之典籍,因此常用天體的運行來警示人們。《易經.乾卦》的象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語指日月星辰等天體的運行,周而復始,從未停止過,君子也必須效法天體的剛健不息,自己奮發圖強,永不停歇。其中的「不息」特別強調仁人君子們,要學習自然的強健,周而復始地運行,不論遭遇任何事,都能奮發不懈。後來「自強不息」就被用來指自己不斷努力向上,永不懈怠。
頭會箕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稅賦苛刻。《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傳》:「北有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外內騷動,百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北周.庾信〈哀江南賦〉:「頭會箕斂者,合從締交,鋤耰棘矜者,因利乘便。」也作「頭會箕賦」。
不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安、混亂。《三國演義》第六回:「丞相若欲遷都,百姓騷動不寧矣。」《紅樓夢》第七九回:「睡夢之中猶喚晴雯,或魘魔驚怖,種種不寧。」
披頭跣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頭散髮,光著雙腳。形容人衣容不整,不修邊幅的樣子。《三國演義》第四一回:「恰纔見甘夫人披頭跣足,相隨一夥百姓婦女,投南而走。」
至言不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稱為《羲經》、《周易》。 (3) 晏:即何晏(?∼西元249),字平叔,三國魏宛人。好老莊之言,與夏侯玄、王弼等競尚清談,士大夫效之,遂成一時風氣,後為司馬懿所殺。 (4) 煩:同「繁」,繁雜、眾多。
井中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井底之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是戰國時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時代,百姓飽受戰火之苦,個人的生命在戰爭中就像螻蟻般的脆弱,朝不保夕。莊子自覺無法改變現實環境的殘酷無情,轉而思考個人如何在動盪的世間安身立命。他用了許多天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動貼切的表達了他的中心思想。在〈秋水〉中,莊子生動地描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對話。秋天的時候,黃河河水高漲,河面寬廣到甚至無法從這岸分辨對岸的牛馬。河伯對此沾沾自喜,以為天下沒有比黃河更壯觀的景象了。但當河伯順流東下,來到了北海,看到了一片沒有邊際的汪洋,比起自己居住的黃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時,就對自己之前的無知和自傲感到慚愧不已。北海便對河伯說...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