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去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辭去職務。[例]局內常常發生人事糾紛,議員們認為局長領導無方,迫使他去職。
|
德隆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夫人,所以讓他享有高官厚祿,使司馬元顯更是目中無人。太皇太后駕崩時,孝武帝召司馬道子入宮,司馬元顯認為自己「德隆望重」(德行高,聲望隆),所以命令百官要向他跪拜。群臣懾於司馬元顯的淫威,也只好跪拜。後來「德高望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德隆望重」演變而出,用來指品德高尚,極有聲望。
|
CIPP評價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IPP評價模式CIPP是由背景評價(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評價(product evaluation)這四種評價名稱的英文第一個字母組成的縮略語。斯塔弗爾比姆認為,評價不應侷限在評定目標達成的程度,而應該為課程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過程。因而他強調,重要的是為課程決策提供評價材料。CIPP模式包括收集資料的四個步驟:第一,背景評價,即要確定課程計畫實施機構的背景,明確評價對象及其需要;明確滿足需要的機會;診...
|
選舉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舉權目錄1 選舉權的意義2 選舉權之原則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選舉權的意義選舉權可分為積極的選舉權與消極的選舉權,前者係指人民得為選舉他人擔任特定職位之意思表示.另外亦有學者認為積極的選舉權亦包含「行使公務」性質之權利;而後者即被選舉權,其係指人民得被選為特定之職位的法律地位之權利。(註1) 選舉權之原則我國憲法第129條規定:「本憲法所規定之各種選舉,除本憲法別有規定外,以普通、平等、直接及無記名投票之方法行之。」,由此可知選舉應依「普通」、「直接」、「自由」、「平等」、「無記名」等原則進行。(1)普通原則國民除少...
|
譚嗣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中國傳統的學術思想。興趣廣博,行動不羈,好與人辯。在仁學方面,受到墨子的影響很大。鑽研莊子之後,認為中國自有其立國之道,對西學思想微不足道。 譚嗣同為學最初是桐城古文,後來特別喜好魏晉人的駢文,反對唐宋以後的古文。譚嗣同作治言一文,認為西洋各國的政治制度出於中國墨學,並主張振興中國的物質科學,因而走遍中國遊歷各地。而後閱覽群書之後,特別強調孟子和黃宗羲的民本觀念,同時認識到中國若單是講求船堅炮彈,而不模仿西洋的政治制度,則足以滅中國,因而提出...
|
二極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保護電路受到突波電壓傷害的雙向元件。通常由二氧化鋅的燒結體顆粒製成,當作非線性電阻使用。雖然一般認為它的作用應是由內部眾多金屬氧化物顆粒間的蕭特基接面二極體效應而產生,但對外並不 呈現二極體的特性,因此平常並不列在二極體分類之中。
|
董仲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界所接受;由於該書內容雜蕪不純,無法完全證實是董氏之主張。宋代程大昌的《演繁露》與近代仍有一派學者認為《春秋繁露》是偽書。 評價 皮錫瑞稱:「董子傳《公羊》,《春秋繁露》所載,皆言經義,且皆與《公羊傳》合。是董子之於經學,尤為專門名家。」
|
創造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造力,也作創造性或才思,是一種基於概念工具及精神上技巧的人類精神現象而最終產生或發展為創意、啟發及直覺的過程。從一個科學觀點去看,創造性思想的產品(有時作離散思維)通常被認為必須具原創性和貼題。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單單是每天去創造新的事物已經是創造性思想。目錄1 創意2 創造的範圍3 創造的方向4 創造的類型5 創造力的評價6 量度創造力6.1 創造商數7 社會對創造的態度8 孕育創造力9 時期及人物10 參見11 參考書本12 外部連接 創意 以非一般化的方式將看似無關的想法及觀念加以結合的能力。(陳詩雅)創意...
|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的認知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魯納(Jerome S. Bruner)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發展於美國60年代,當時蘇俄率先發射「史波尼克號」人造衛星,震驚美國社會。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被批判促使學生被動學習,接受零散破碎知識,不能發展學生主動思維、靈機應變。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論逐漸興起。布魯納認為教學在安排有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好奇心想要探索情境;並維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探索導向正確方向。強調知識結構的重要,學科重要的原理原則就是知識結構。結構化的知識使兒童易於把握事物間的關聯性,因而產生學習的類化作用。教師可將教材...
|
心理創傷_(Psychological_traum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件對自己的影響。創傷經驗與記憶經常被個體的防衛機轉,壓入潛意識之中。創傷倖存者本身或環境中的他人都認為已經「應該」隨著時間過去的創傷記憶,卻經常還可以從倖存者的夢境或是潛意識的投射中看到其移動的軌跡,這些潛意識的創傷記憶持續對倖存者的人格發展與其對周遭環境的反應能力造成影響。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心理創傷英文關鍵字:Psychological trauma 參考資料1. Malchiodi, C. A. (2012). 創造性治療:創傷兒童的實務工作手冊(許智傑、謝 政廷譯)。台北市:學富文化。2. 楊淑貞(2010)。...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