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8 ms
共 1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知覺記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資料註1 wayne k hoy(2006)。教育行政學,頁65-66。麗文文化事業。註2 黃榮村(1990)。知覺、記憶與知識結構-台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現況與展望。取自http://210.60.224.4/ct/content/1990/00010241/0014.htm
|
目光所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如:「走在鄉村,目光所及,盡是翠綠的田野。」
|
楊守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守愚(1905年3月9日-1959年4月8日),彰化人,台灣新文學作家。目錄1 生平2 寫作風格3 著作4 評價5 參考資料5.1 責任編輯 生平楊守愚(1905年3月9日-1959年4月8日),臺灣省彰化縣人,本名楊松茂,台灣新文學作家。筆名守愚、村老、洋、翔、Y、靜香軒主人、瘦鶴、慕、署人、睦生、街頭寫真師等,為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作家中筆名最多的一位。楊守愚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為清朝秀才,1911(明治44年)年過世,才7歲的楊守愚旋即被母親送進私塾學習漢文,一直到1922年為止,長達11年的時間,因此打下深厚的漢...
|
敘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述事情。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其敘事也該而要,其綴采也雅而澤。」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九.文章宗旨》:「敘事如書史法,尚書顧命是也。」
|
見景生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無名氏《贈書記》第七齣:「官人,天色漸明,我和你趲到前面這村人家去,見景生情何如?」
|
農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農舍。[例]現在村裡還有不少棟四合院建築的農家。
|
王安石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施變法。王安石首先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作為新法的審議機構,然後逐步實施新法。他所實施的新法,以農村政策而言,有青苗法、募役法;商業政策有均輸法、市易法;兵制改革有保甲法、保馬法。此外還有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以及官制改革、倉法、學校制度等。青苗法是以政府的資金低利貸給農民。當時,大土地所有制已盛行,小農民在青黃不接或有不時之需時,往往向地主借錢米,利率高達百分之百。因此政府用平倉的米為資本,以利率百分之二十帶給農民,以免農民受地主高利剝削,防止小農民沒落,又可以增加國家收入。市易法則是將青苗法的原則用於都市,以低利...
|
河姆渡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姆渡文化在中國長江流域一帶獨具特色的河姆渡文化,在其遺址中發現木溝干欄式建築(註1),並有石器、木器、骨器及豐富的動植物遺存。目錄1 河姆渡文化的發現2 河姆渡文化的特色2.1 骨耜2.2 陶器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河姆渡文化的發現約莫在西元一九七三年的夏季時分,河姆渡村的村民在村子北邊的姚江邊興建排澇站,挖掘至一公尺左右深時發現一些類似特意加工過的石頭,當時即將這些石頭...
|
蓽門蓬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蓬戶,用蓬草織製的窗戶。蓽門蓬戶形容貧困人家的門戶。後用以比喻貧困人家。明.于謙〈村舍桃花〉詩:「野水縈紆石逕斜,蓽門蓬戶兩三家。」
|
陳映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論5 評價 生平 陳映真(1937年10月6日- )本名陳永善,另有筆名許南村。為台北縣鶯歌鎮人,生於苗栗縣竹南鎮中港,祖籍福建省安溪縣。筆名「陳映真」原是其早逝的孿生兄長的名字。淡江文理學院外文系畢業。在1959年陳映真便以第一篇小說〈麵攤〉出道文壇。曾任中學英文教師、製藥廠經理,參與《文學季刊》及《文季》、《夏潮論壇》等雜誌編務。1983年曾與七等生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1985年創辦《人間》雜誌,開創台灣報導文學雜誌的先河。後成立人間出版社擔任發行人,1996年...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