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46.2757 ms
共 11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阿美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地區原住民族之一。「阿美」(Amis)本是卑南族對其稱呼,意為「北方人」,花蓮地區族人則自稱邦札(Pancah)後來遂為本族的通稱。主要分布在花蓮、臺東、屏東之平地行政區。社會是典型的母系、母權社會,經濟以農耕為主。有泛靈信仰,每年有三個主要祭典:一是播種祭,每年春天舉行;一是捕魚祭,每年六月舉行;一是豐年祭,每年八月月圓時舉行。
|
靈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設死者靈位,供人祭拜憑弔的廳堂。如:「他一進靈堂,就跪下大哭。」
|
克己奉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格約束自己,以公事為重。《後漢書.卷二○.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紀》:「自今牧守溫良仁儉,克己奉公者,可久於其任。」
|
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祭祀用的禮器,以獸角製成,形狀如匙,用來舀取食物。《廣韻.去聲.至韻》:「柶,角匕,大喪用之。」《儀禮.士冠禮》:「有篚、實勺、觶、角柶。」漢.鄭玄.注:「柶,狀如匕,以角為之者,欲滑也。」
|
瓢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簞,盛飯的圓形竹器。語本《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後以瓢簞形容生活貧窮困苦。三國魏.曹植〈大司馬曹休誄〉:「好彼蓬樞,甘此瓢簞,味道忘憂,踰憲超顏。」晉.陶淵明〈祭從弟敬遠文〉:「冬無縕褐,夏渴瓢簞,相將以道,相開以顏。」
|
林亨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創作觀點4 連結 生平 筆名亨人、桓太,1924年12月11日生於台灣當時為「台中州北斗郡北斗街」的外祖母家。年少時常陪伴母親去外祖父墳前祭拜,墓碑上除外祖父名字還刻上了「詩人」頭銜,對林亨泰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覺得「詩人」是一個偉大而特別的稱呼。 林亨泰十四歲準備投考台中一中前夕,母親因難產辭世,由其〈死去母親的幻影〉一詩可看出母親的辭世對林亨泰的衝擊。加上父親在百日內續絃以及繼母的別待遇,在林亨泰的性格留下至深的影響:沈默、不善言詞,卻對文學與沉思默想有著極大的喜愛。 高中時期的林亨泰對...
|
魯凱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魯凱族(Rukai)2 分布3 社會組織:貴族制度4 年齡制度&成年禮5 豐年祭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魯凱族(Rukai)魯凱族的表現物質藝術以木石圖案雕刻為主,房屋建材以石板為主,百合花飾的文化也很特別。魯凱族之物質文化如織布、編籃、木雕……等等,皆頗為精緻。魯凱族的雕刻藝術也很發達,不僅將日常器用品家以雕刻,而且武器及宗教器物也多施於雕刻。魯卡族人有手臂與身體刺青的習俗。(註一P.61) 分布魯凱族分布在阿里山以南,大武山以北的地區。高雄縣、屏東縣、台東縣等地都有魯凱族的分布。(註二P.052) 社...
|
米食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味,更進一步與生命禮俗、歲時節慶相結合。在傳統生命禮俗中,嬰兒出生的第三天,以「麻油雞酒」及「油飯」祭祖及贈送親友,稱為「三朝洗兒油飯香」。嬰兒滿月當天,外公家要送「頭尾」(嬰兒從頭到腳的飾物)及米作的紅圓仔,表示祝賀小嬰兒一生圓圓滿滿,稱為「彌月送來外媽圓」。小孩滿週歲時,拿兩個紅龜粿讓小孩一腳踩一個,使他能壽長如龜,並用米香擦小孩的小嘴,讓他滿嘴芬芳,成為受歡迎的人,俗稱「度晬紅龜和米香」。小孩長大結婚時,新人送入洞房後,要吃新娘圓,一次要舀起兩個,象徵成雙成對、圓滿甜蜜,稱為「吃新娘圓,萬事圓」。每逢歲時節慶,點綴...
|
國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國犧牲生命的人。唐.張說〈祭石嶺戰亡兵士文〉:「痛茲壯士,翦為國殤。」
|
葉石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引用參考 生平民國十四年出生台南。人稱「石濤仔舍」。因先祖經商致富,是府城有名的地主家庭,民國二十七年,考上台南州立第二中學,閱讀許多世界文學名著,尤其是法國文學、舊俄文學,同時也廣讀社會科學和社會主義。中學三年級,創作處女作『媽祖祭』投稿張文環主辦的「臺灣文學」,未蒙刊出。四年級創作『征台譚』,投稿日人西川滿主持的「文藝臺灣」,仍未獲刊出。民國三十二年,春天,中學畢業,再度寄出日文小說『林君寄來的信』,這次總算在西川滿主編的「文藝臺灣」發表「處女作」,四個月後,又發表小說『春...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