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249 ms
共 17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音樂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會發出音樂的卡片。內有一片積體電路,使其發聲。
|
萬秋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樂曲名。又名《慈尊樂》。日本宮廷雅樂左方舞樂之一。係由天竺僧仙那及林邑僧佛哲傳入日本。《萬秋樂》為盤涉調,新樂、大曲。舞者六人或四人。舞樂順序:一、〈盤涉調調子.品玄〉;二、〈序〉拍子十八;三、〈破〉一至四帖均為延八拍子、拍子各十八;第五及第六帖仍為十八拍,但變化較複雜,舞至最後,舞者向神佛或貴人前跪拜;四、〈調子.入調〉
《舞樂圖說》、《雅樂》。
|
番子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種類名稱。清朝(1644-1911)宮廷宴樂有九部,其中之一,即「番子樂」。該樂係高宗(1736-1795)平定金川,獲其樂,及後藏班禪額爾德尼來朝,獻其樂,均列入「番子樂」。所獲金川之樂有三首:《阿爾薩蘭》、《大郭莊》及《四角魯》。所用樂器有得梨一,柏且爾一,得勒窩一。班禪所獻之樂,名為「札什倫布」。所用樂器有得梨二,巴汪一,蒼清一,馬思馬爾得勒窩四。《阿爾薩蘭》係戲獅之舞蹈。表演時,司樂器三人,司舞三人,身長七尺,披五色毛,引舞者衣雜綵,手執繩,繫耍球一,五色。表演《大郭莊》時,有十名舞者,二人一組相攜而舞;其中一舞者著蟒服,戴翎,掛珠,斜披黃藍二帶,交叉如十字;另一舞者著藍袍,掛珠,...
《清史稿.樂八》。
|
樂譜型式敘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料特殊細節項是記述編目中的第3個著錄項目,此項並非每種資料類型均需著錄,僅限於連績性出版品、地圖資料、樂譜及電腦檔,才需著錄。著錄樂譜時,其資料特殊細節即稱為樂譜型式敘述,記載主要著錄來源中所標示的樂譜型式,例如:總譜、分譜,縮印總譜、演奏總譜等。
樂譜資料的編印,同一首樂曲常因使用目的不同而呈現不同型式,如總譜、分譜等。對樂譜的使用者而言,樂譜型式是辨識樂譜資料的重要依據,用以決定樂譜適用的對象與目的。因此,著錄樂譜資料時,必須記載樂譜型式,其著錄方式為記於版本項之後、出版項之前。 |
樂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衙內管理僧、道、尼和官妓的小吏。元.關漢卿《謝天香.楔子》:「小人張千,在這開封府做著個樂探執事,我管的是那僧尼道俗樂人,迎新送舊都是小人該管。」元.無名氏〈耍孩兒.昨朝有客套.十三煞〉:「上歌臺,入酒樓,忙呼樂探差祗候。」
|
音樂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供許多音樂資料的圖書館或網站。
|
鐃歌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鐃歌樂」是清代宮廷的一種鼓吹樂,由器樂和聲樂交組而成,在朝會凱旋及行幸時使用。鐃歌樂與鹵簿大樂同是鼓吹樂,但二者有別。在祭祀、朝會、宴饗時皇帝出入有儀仗,邊行邊奏的器樂稱為鹵簿大樂,一一六人組成的樂隊中,龍鼓占四十八面,畫角占二十四件,音樂簡單而聲勢嚇人。但鐃歌樂若是用於朝會凱旋時,樂器較多種,連領班官和歌者在內,共一○四人。若是用於巡幸時,稱為鐃歌鼓吹,隨車駕游幸所至,於馬上奏之,歌者除外之奏樂者共四十八人。其歌詞內容無非是稱頌皇帝武功,風景優美,太平歡樂等。曲調則是利用民間創作,藝術性較高,唯配上去的歌詞頗為牽強。所用樂器保存漢以來鼓吹樂,有鼓、角的遺制外,又加用笙、箎及雲鑼、鐃鈸等...
|
海倫凱樂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指硬體或軟體系統的一種錯誤狀態,在該狀態下系統無法接受輸入(聾)和無法產生輸出(啞)。通常是因執行無限迴路所造成。 (二)在個人電腦是指在螢幕保護程式執行下的一種特定故障模式,即螢幕保護程式略過所有的中斷而無法進入其他應用程式。 |
芭蕾俱樂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1930年由英國編舞家瑪麗.藍貝特(Marie Rambert)與其夫婿阿胥里.杜克斯(Ashley Dukes)合創,目的是為了成立一個擁有固定劇場與固定舞者的團體,以推廣英國早期的芭蕾發展。當時的編舞家以弗烈德力克.阿胥頓〔見(Frederick Ashton)〕為主,著名的舞者有阿麗霞.瑪柯娃(Alicia Markova)、希麗亞.法蘭卡(Celia Franca)等。後來舞團為了到其他城市巡演而改稱藍貝特芭蕾舞團(Ballet Rambert),即如今的藍貝特舞團(Rambert Dance Company)。
Selma Jeanne Cohen 主編《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
燕樂考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凌廷堪撰,六卷。此書約成於清仁宗嘉慶九年(西元1804),為研究燕樂的來源及宮調體系的專門音樂論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