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飄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隨風飄動。《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二》:「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也作「飄搖」。
|
不小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留神、不注意。《三國演義》第四○回:「曹仁曰:『此必軍士造飯不小心,遺漏之火,不可自驚。』」《紅樓夢》第二五回:「便說是自己燙的,也要罵人:『為什麼不小心看著,叫你燙了!橫豎有一場氣生的。』」
|
中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入圈套,遭人暗算。《三國演義》第三三回:「將至曹寨,背後喊聲大震,伏兵四起,高幹知是中計,急回壺關城。」《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衛朝奉有時撞著,情知中計,卻是房契已還,當日一時急促中事,又沒個把柄,無可申辨處。」
|
道同志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王誅殘,太公討暴,同濁皆麤,舉措鈞齊,此其所以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
|
通時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位,以整合軍隊和同盟的力量,討伐叛亂勢力。劉備接受推舉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使國家安定,即使是赴湯蹈火,也不會推辭。所以順應眾人的建議,接受印信。後來「通權達變」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
墨守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
(4) 無虞:沒有憂患、顧慮。
|
不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甘心、不情願。如:「不情不願」。三國魏.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想暢本心,不願於此也。」三國魏.曹植〈求通親親表〉:「竊不願於聖代,使有不蒙施之物。」《金史.卷一一六.列傳.石盞女魯歡》:「往宿州就食。軍士有不願者,誶語道中。朝廷聞之,使問其故。」
|
困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勞倦。《三國演義》第二四回:「曹兵遠來,必然困乏;乘其初至,先去劫寨,可破曹操。」
|
岧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勢高峻的樣子。三國魏.曹植〈九愁賦〉:「踐蹊徑之危阻,登岧嶢之高岑。」唐.崔顥〈行經華陰〉詩:「岧嶢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
不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懂得、不明曉。三國魏.曹植〈送應氏〉詩二首之一:「遊子久不歸,不識阡與陌。」三國魏.嵇康〈養生論〉:「是猶不識一溉之益,而望嘉穀於旱苗者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