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53.126 ms
共 26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捉老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手忙腳亂的樣子。《金瓶梅》第六二回:「你不早早與他看一副材板兒來預備著他,直到那臨時到節熱亂,又亂不出什麼好板來。馬捉老鼠一般,不是那幹營生的道理。」
|
舞刀躍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揮舞刀槍,縱躍戰馬。形容奮勇作戰。
|
馬列主義教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聯時期為依據共產主義設學校、辦教育的理論基礎;理論的主要宗旨是在建立共產主義的過程中,提出一套系統完善、設計良好的教育措施,達到發展個體,使個人為共產主義建設努力,進而完成共產社會。該理論首先由馬克斯(K. Marx)與恩格斯(F. Engels)提出主要思想,而由列寧(V.I. Lenin)落實。
馬克斯與恩格斯認為教育的實施必然會與社會發生關聯,而與社會階級及社會歷史的特性緊密結合。同時人一出生便生存在社會關係中,社會關係的改變狀況形成社會變遷的特徵;而教育是導致社會關係變動的因素之一,所以教育影響個人與社會甚巨。只是在馬、恩的學理中,由於經濟的下層結構分析為破解資本主... |
旗開馬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開戰即取得勝利。比喻迅速取得成功。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旗開馬到施驍勇,大宋英雄拱手降。」《孤本元明雜劇.魏徵改詔.第三折》:「聽的將孟海公擒拏靖邊疆,今日個旗開馬到雄威壯。」
|
馬禮遜教育協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禮遜教育協會是在華之英美人士為紀念第一個來華的基督教新教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1782~1834)而設立之教育團體,於道光十六年(1836)成立於廣州。馬禮遜是在嘉慶十二年(1807)來到廣州,因受到敵視,深覺在中國傳教不易,乃致力學習中國語言文字,而於嘉慶二十三年在馬來亞的馬六甲創設英華書院,以「為宣揚基督教而學習英文與中文」為宗旨,並致力於基督教教義的翻譯工作,為傳教事業的開展作準備。書院內設有印刷所,印行〔中印拾遺季刊〕;這刊物頗受當時歐洲博學之士所嘉許。中國第一分月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就是在此印刷所印行的;此外全部〔聖經〕、宣道小冊、開首十年之回憶、中...
|
馬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即荸薺。生於溼地或沼澤。地下莖呈球形,皮黑而厚,肉白,可供食用。
|
羅馬假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名的美國影片。片名原名為Roman Holiday。西元一九五三年,由威廉惠勒(WilliamWyler)導演,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分任男女主角。劇情敘述美麗的奧地利公主在羅馬訪問時,離開大使館與一美國記者相遇,展開一段沒有結局的愛情故事。
|
馬卡連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卡連柯(1888~1939)出生於烏克蘭(Ukrainian)的比羅波里(Belopole);其父是當地鐵路站的一位油漆工。一九○四年,馬卡連柯進入師範學校就讀;一九一七年進入波塔瓦師範研究所(Poltave Teachers' Institute),從事教育研究工作;一九一九年出任波塔瓦學校主任;一九二○年就任高爾基(Gorky)專區的負責人,負責規劃新式的教育方法,以培育所謂的新蘇維埃人。一九三八年出版教育名著〔蘇聯學校教育問題〕(Problems of Soviet School Education)。馬卡連柯是一九三○年代,蘇聯著名的教育理論家,也可以說是奠立蘇聯共黨教育理論的學...
|
買馬招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招募軍士,購置戰馬。比喻組織或擴充軍事力量。明.湯顯祖《還魂記》第一九齣:「有這等事!恭喜了,借此號令,買馬招軍。」也作「招兵買馬」、「招軍買馬」。
2.引申為招攬人員,以籌組事業或進行某種活動。如:「他到處買馬招軍,準備組成一支棒球隊。」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