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標新取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標新立異」之典源,提供參考。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1>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2>之所不得。後遂用支理。 〔注解〕 (1) 支:支遁(西元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亦曰林公,別號支硎。晉高僧,陳留人。嘗隱於餘杭山,沉思佛道。喜談玄理,善草隸,好畜鷹馬。 (2) 尋味:探索玩味。 ◎2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王逸少作會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孫興公謂王曰:「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王...
加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法律上指於本刑之外,因其他關係而加重其刑。
獨出手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別出心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別出心裁」原作「別出新裁」。指另出新的設計謀畫,見用於明李贄〈忠義水滸傳全書發凡〉。〈忠義水滸傳全書發凡〉主要是在說明《忠義水滸傳全書》一書的大意和要旨。作者認為除了文字之外,加上生動的圖畫,更能讓讀者體會故事情節和人物情態,這種方法「別出新裁」,獨出巧思,不同流俗,不被舊有的章回小說的格式侷限,或是特別標示在回目外,或是放在回目中,選拔特出的情節來畫,不以數量取勝。到了清代袁枚〈寄奇方伯書〉則作「別出心裁」,云「將此本刪去大半,只存其自著議論,別出心裁者。」大意是說:袁枚送上他撰寫的《隨園隨筆》給奇方伯,希望奇方伯看過後給予建議及指教,他會再自行...
不辨菽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辨菽麥」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成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弒厲公,葬之于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乘。使荀罃、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從,將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從君,神之所福也。」對曰:「群臣之願也,敢不唯命是聽?」庚午,盟而入,館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宮。逐不臣者七人。周子1>有兄而無慧2>,不能辨菽麥3>,故不可立4>。 〔注解〕 (1) 周子:指晉悼公(西元前586∼前55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周。襄公曾孫。在位期間施行仁政,大會諸侯,使...
造型符號與繪畫遊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越素材的質量與空間的侷限性美。 二、造形藝術教育的意義兒童的造形是用兒童的能力將內心之美的感動發舒之外,透過媒體材料和運用造形點線面、色彩等元素,表現兒童內心的心象世界、想像世界。 三、圖像標誌和象徵在教學上的作用與造形思維的關係1. 標幟(Index)某種根據自己和對象之間有著某種事實或因果關係而作為符號起作用的東西。2. 圖像(Icon)某些借助自身和對象酷似的一些特徵,作為符號發生作用的東西。3. 象徵(Symbol)某種用自己和對象物之間,有著一定慣常和習慣的連想的規則而作為符號起作用的東西。 四、符號運作的觀...
望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乎意料之外。北周.庾信〈謝趙王賚絲布等啟〉:「望外之恩,實符大賚,非常之錫,乃溢生涯。」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獨欠為人師耳。」
瑣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零碎的消息。如:「報上除了刊登國內外重大消息之外,也登了不少本地瑣聞。」
天魔外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正統之外的旁門支流。《朱子語類.卷四四.論語.憲問篇》:「淳于髡是個天魔外道,本非學於孔孟之門者。」
激忿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直為他感到委屈。今日友人有機會為官,徵召的命令也下來了,這位朋友必須立刻前往嶺南上任。高適除了不捨之外,也叮嚀他到異地應注意的事情。詩中的「氣填膺」指的就是因朋友的懷才不遇感到不平,氣憤填滿胸中。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義憤填膺」,指胸中充滿因正義而激起的憤怒。
拾人牙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拾人牙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的韓康伯從小就聰明懂事,很得舅舅殷浩的疼愛,《晉書.卷七五.韓伯列傳》就記載了一段殷浩稱讚韓康伯的話:「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意思是說韓康伯雖年輕,卻自視甚高,果然是同輩中最為出色的。殷浩就像一般的長輩,除了愛護康伯之外,同時也期望他不要仗著聰明就驕傲自大。有一次他看到康伯在言談間流露出一副學問淵博的樣子,就說:「康伯自以為學問淵博,其實連我言談中的智慧都未嘗得到。」殷浩對《老子》、《周易》頗有研究,是當時候的清談名家。對後生晚輩的狂妄甚不以為然。後來「拾人牙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