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推食解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今釋此時,而自必於漢以擊楚,且為智者固若此乎!」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1>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2>我,推食食3>我,言聽計用4>,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注解〕 (1) 漢王:指漢高祖劉邦。 (2) 衣:音|ˋ,穿。 (3) 食:音ㄙˋ,拿食物給人。同「飼」。 (4) 言聽計用:形容深被信任。見「言聽計從」。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曾偉的覆信:『胡曾偉同志:您的信和《石壕吏》譯釋,都拜讀了。我基本上同意您的見解。杜甫應該肯定,我不反對,我所反對的是把杜甫當為「聖人」,當為「它布」[圖騰],神聖不可侵犯。於家注杜,太求甚解。李白,我肯定了他,但也不是全面肯定。一家注李,太不求甚解。草草奉復,不能多寫,乞諒。祝 健康 七七年一月二十八日』。該書肯定了同為浪漫主義詩人的李白,同時反對將具有濃厚忠君思想的杜甫當作聖人對待。1978年3月,郭沫若發表了《科學的春天》的書面報告(內容實為原中宣部國際宣傳處幹部胡平起草),號召知識分子鑽研學術。1978年6月1...
義憤填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成其節。自後帝德稍衰,邪孽當朝,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至乃抗憤而不顧,多失其中行焉。蓋錄其絕塵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 〔注解〕 (1) 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西漢東平陵人。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號安漢公。後假禪讓之名,篡漢自立,國號新,法令煩苛,光武起兵討之,王莽兵敗被殺,在位十五年。 (2) 蘊藉:含蓄不外露。 (3) 裂冠毀冕:比喻破壞傳統文化。冠、冕,中原民族所戴的帽子。 2、「填膺」: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據《全唐詩.卷二一四.高適》引)睹君濟時略,使我氣填膺1>。長策2>竟不用,高才徒見稱。一朝知己達...
稱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歌功頌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周朝傳至古公亶父時,才正式建國,立國號周。他重修后稷、公劉的大業,積累德行,施行仁義,國人都非常愛戴他。戎狄中的薰育族來侵擾,想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給他們。隨後又再度侵擾,想要搶奪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憤怒,想奮起抵抗。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要讓他為大家謀利益。現在邊疆民族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隨我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
腸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要害的地方。《戰國策.秦策二》:「夫取三晉之腸胃,與出兵而懼其不反也,孰利?」《北齊書.卷四.文宣帝紀》:「關、峴衿帶,跨躡蕭條,腸胃之地。」
就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服從逮捕的命令而不反抗。[例]經過警方連夜的追緝,歹徒終於棄械就逮。
強迫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高濃度的血清素,來調和頭狀核與眼前額葉的病灶,讓強迫症狀減輕。認知行為治療的指導原則就是:「暴露不反應」。也就是跟強迫症狀共存,但是不隨著其節奏起舞。例如摸到髒東西,不去清洗,讓自己的焦慮在30分鐘之後自然 消退。個案也因此學到「不反應」也可以治病,焦慮不會昇反而是降的。除此之外強迫症患者必須遵守以下幾個治療原則:不管別人如何棒,只跟自己的症狀比較。不要放棄,學習放下。要有背水一戰的決心,千萬不要替自己找藉口逃避。要有行動力,光想沒有用,說到做...
羞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共戴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1《禮記.曲禮上》父之讎1>,弗與共戴天2>;兄弟之讎3>,不反兵4>;交遊之讎5>,不同國。 〔注解〕 (1) 父之讎:殺父的仇敵。讎,音ㄔㄡˊ,通「仇」,仇敵。 (2) 弗與共戴天:不與之共存於世。戴天,指立於天地間。戴,頂著。 (3) 兄弟之讎:殺害兄弟的仇敵。 (4) 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 交遊之讎:殺害朋友的仇敵。 ◎2《禮記.檀弓上》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義不同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共戴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1《禮記.曲禮上》父之讎1>,弗與共戴天2>;兄弟之讎3>,不反兵4>;交遊之讎5>,不同國。 〔注解〕 (1) 父之讎:殺父的仇敵。讎,音ㄔㄡˊ,通「仇」,仇敵。 (2) 弗與共戴天:不與之共存於世。戴天,指立於天地間。戴,頂著。 (3) 兄弟之讎:殺害兄弟的仇敵。 (4) 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 交遊之讎:殺害朋友的仇敵。 ◎2《禮記.檀弓上》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義無返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無反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義無反顧」原作「義不反顧」。「義無反顧」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說:本著正義,勇往直前,絕不退縮。有一年,漢武帝派唐蒙修治通往夜郎、僰(ㄅㄛˊ)中的西南夷道。由於唐蒙徵集民工過多,又用戰時法規殺了大帥,使巴蜀百姓大為震驚恐懼。武帝聽到這種情況,就派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發布一份文告(喻巴蜀檄〉,告訴巴蜀人民唐蒙的舉動皆非皇上本意,並且懇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開發西南夷的行動。檄文中提到:邊疆郡縣的士兵,聽到烽火高舉、燧煙點燃的消息,都張弓待射,馳馬進擊;扛著兵器,奔向戰場;汗流夾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觸利刃,冒著被流箭射中的危險,也從沒想要回頭。就是因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