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陳倉暗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廟號高祖。 (2) 項王: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3) 棧道:在險絕的崖壁上鑿孔架木而築成的道路。 (4) 韓信:?∼西元前196,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後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後徙封楚王,高祖熒欋背叛,偽作雲夢之會,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 (5) 雍王章邯:秦代名將,生卒年不詳。與項羽戰於鉅鹿及棘原,卻因趙高專權,拒卻章邯所請,遂降羽,被立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於...
弩張劍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種情形,就大聲嚷嚷說:「大司馬要造反了!」於是董忠馬上就被護衛殺死。因為董忠是輔國重臣,王涉是王莽叔父王根之子,劉歆則是與王莽有幾十年情誼的舊臣,因此王莽不願讓此事傳開,導致內亂。所以當其他將領率領大軍趕至時,大批兵士都拔出劍,弓也上弦,形勢十分緊張。更始將軍史諶告訴大家說:「大司馬董忠得了急性的瘋病,已經把他殺了,現在沒事了,大家可以收兵了。」眼見董忠已死,劉歆、王涉也只有自殺,這場密謀已久的兵變也就這麼失敗了。後來「劍拔弩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形勢緊張或聲勢逼人。(二)南朝梁.袁昂在《古今書評》一書中,評論許多書法家的筆法。其中韋誕是三國魏著名的書法家和製墨家。他寫的「章...
李商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商隱,字義山,自號玉谿生,唐朝懷州河內人。生於唐憲宗元和七年(西元八一二年),卒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西元八五八年),享年四十七歲。 生平義山早年喪父,小時候跟著博通五經的叔父李房讀書,學為古文。他的學識文章,便在此時奠下深厚的根基。長慶三年(西元八二三年),他守滿三年的父喪,被生活所迫,便遷至東都洛陽,受雇做一些寫字勞役,來幫助一些家庭生計。當時他年方十二、三歲,如此稚齡,便在現實的壓力中無力地掙扎著。所幸他在十八歲那年遇到了一位最賞識他、最提拔他,改變了他的命運的貴人-令狐楚。令狐楚愛其才,便僻其為節度巡官,並教他駢...
沉舟破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遭斬殺。 (2) 項羽: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3) 悉:全部。 (4) 釜甑:兩種古代的烹飪器具。釜,即今之鐵鍋。甑,音ㄗㄥˋ,煮東西用的瓦器。
不通一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竅不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商朝末年,紂王沉溺酒色,設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殺害許多直言進諫的忠臣,導致國勢危在旦夕。紂王的叔父比干,是當時的賢人,他看到紂王如此荒淫無道,十分痛心,便勸諫他力圖振作,遠離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紂王不聽,反而以賢人的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看,便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嘆地說:「紂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竅可通,比干就不會死了。」由此說明,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國家滅亡的主要原因。後來「一竅不通」這句成語,就從《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中所載的孔子的這段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
房玄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因公擢為右庶子,太子即位,任他為中書令。當太宗大封功臣時,把他 列為第一,眾將心中有些不服,太宗的叔父首先出來道:「陛下起義兵,臣在關中首先響應,攻城略池,出生入死,冒險犯難,才有今日的地位。而房玄齡,只在帷幕中,動動筆墨,他的功勞反在 臣之上,臣未免有些不服。」太宗道:「叔父為國家,當然也歷盡辛苦,立了不少汗馬功勞,可是玄齡卻參與每一戰役,做全面部署,這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功勞,是誰也比不上的 ,論功行賞,玄齡自然應在
衛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評價3 觀點4 著作及評論 生平衛夫人本名鑠,字茂漪,河東安邑人(今山西夏縣)。東晉時代的衛鑠,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書法家,是「書聖」王羲之的書法老師,人們稱她為「衛夫人」。 衛夫人的祖父、叔父都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有一次,衛夫人向叔父要求學習書法,叔父不以為然地拒絕了,衛夫人很不服氣。從此,每當叔父...
以身試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身試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王尊》載,漢代王尊,是位廉潔奉公、處事嚴明、不畏豪強的官吏。在他小時候父母親過世後,就跟著伯、叔父,以幫人牧羊維生。他十分好學,牧羊之餘,熟讀史書,日後也因此而有機會擔任官職。元帝時,他被擢升為安定太守,一上任就發出公告給所屬縣衙,告誡官吏要以身作則,當人民的表率,革除貪婪鄙陋的惡習,明察謹慎的盡守職責,不要無視法律尊嚴,而親身去試探。後來「以身試法」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無視於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
元好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元好問(1190年-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世稱遺山先生。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  祖先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隨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遷洛陽,是唐代詩人元結後代。五歲時跟隨叔父住掖縣(今屬山東),七歲能詩,被稱為神童。宣宗貞祐二年(1214年),蒙古軍陷秀容城,避兵鄰縣陽曲北山。興定五年(1221年)進士及第。曾任國史院編修、南陽令、尚書省左司員外郎等職。正大八年(1231年)蒙古軍包圍汴京,圍城期間任尚書省掾,五月在亂離中攜友人幼子白樸,北渡黃河。金朝滅亡後,被元政權長...
陳獨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陳獨秀字仲甫,號實庵,原名慶同,「獨秀」之名是他在寫文章和辦報紙時,取故鄉的獨秀山名為名。安徽安慶人,1879年10月9日生。陳獨秀在家中排行第四,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姊姊。因父親早逝,陳獨秀五歲時便過繼給叔父陳衍庶做嗣子。他自幼由祖父陳章旭教他讀書。早年留學日本。1903年參加「拒俄運動」。1915年創辦《新青年》雜誌,舉起民主與科學的旗幟。1916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和李大釗創辦《每週評論》,提倡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在共產國際幫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國共產黨...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