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488 ms
共 10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倘來之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所應得的東西。參見「儻來之物」條。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三折:「忠孝是立身之本,這錢財是倘來之物。」《二刻拍案驚奇》卷八:「贏時節道是倘來之物,就有粘頭的、討賞的、幫襯的,大家來撮哄。」
|
陶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59~334)晉代名臣,潯陽(今湖北省黃梅縣北)人,字士行,明帝時拜征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磚塊以鍛鍊體力,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
|
譚嗣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教」來箝制人民的思想,其中為禍最烈的就是「三綱五德」,那個是統治者用來奴役人民的工具。因此他對「忠君」、「死節」、「孝道」、「貞節」等封建道德給予尖銳的批判。他之所以這樣深切厭惡封建的倫理道德,主要固然由於他渴望能達成其對「仁-通」境界的追求,和極端憤慨當日清廷異族統治,所造成國亡無日的危機,可是與他個人少年時代曾受庶母虐待,及婚姻不美滿的不幸遭遇,頗有關聯。第三個則是頌揚西方國家的社會安全生活方式。他極力反對封建社會中「主靜」和「崇儉」的生活傳統,鼓吹推行西方國家的社會所盛行的「主動」「尚奢」風氣;提出「反靜儉而主...
|
發揚蹈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氣風發,精神奮勇的樣子。《史記.卷二四.樂書》:「發揚蹈厲之已蚤,何也?」唐.張守節.正義:「發,初也。揚,舉袂也。蹈,頓足蹋地。厲,顏色勃然如戰色也。」唐.權德輿〈故上柱國咸寧郡王贈太師忠武渾公神道碑.序〉:「凡王師之所以剋獲都邑,元老之所以發揚蹈厲,公必居其先偏,而當其勍劇。」也作「發揚踔厲」。
|
不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喪失、不遺落、不違背。《禮記.禮運》:「龜以為畜,故人情不失。」《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高祖雖不以道勝御物,群下得盡其忠;蕭曹雖不以三代事主,百姓不失其業。」
|
空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僧團。《釋氏稽古略續集.卷一》:「劉秉忠氣剛以直,學富而文,雖晦跡於空門,每潛心於聖道。」
|
比比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比比皆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戰國策.秦策一》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進而統一天下。他認為六國普遍國庫空虛,賞罰不明,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人民「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意謂:人民都勇於赴死,為國家效命,不怕刀槍火炭,斷然戰死沙場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只要政策得當。就用「比肩」來表示很多。後來「比比皆是」這個成語就從「比是也」演變而出,...
|
鞭辟近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鞭辟入裡」之典源,提供參考。 《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一.師訓》學只要鞭辟1>一作約。近裡,著己2>而已,故「切問而近思3>」,則「仁在其中矣4>」。「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只此是學質美者,明得盡,查滓便渾化,卻與天地同體。其次惟莊敬持養,及其至則一也。 〔注解〕
(1) 鞭辟︰鞭策、激勵。辟,音ㄅ|ˋ。
(2) 著己:從自己身上下功夫。
(3) 切問而近思:審問、慎思立身處世的道理。出自《論語.子張》。
(4) 仁在其中矣:可以知道如何為仁,了解仁的道理。出自《論語.子張》。
|
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瘡。《呂氏春秋.仲冬季.至忠》:「齊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摯,文摯至,視王之疾。」明.方孝孺〈指喻〉:「而可以為天下患者,豈特瘡痏之於指乎?」
|
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觸犯、冒犯。《資治通鑑.卷六三.漢紀五十五.獻帝建安五年》:「公貌寬而內忌,不亮吾忠,而吾數以至言迕之。」《聊齋志異.卷二.巧娘》:「笑問:『何迕巧娘?』生言:『不自知罪。』」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