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材教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付諸實施,是嘗試性、練習性、需要指導的。實習可看作是知識的應用。10.練習法:通常是反覆練習,目的在追求熟練,是常見的教學活動。練習與實習有時混用,練習重在熟練熟悉,實習重在實地應用、實地練習。11.展覽或陳列法:將教學資料有系統的集中於某場所,供學生閱覽、研究、觀摩,也可包含將有關資料有系統的集中於平面以供眾覽。12.團體法:又稱小組法、分組教學法,一般是將學生做長期或短期之分組,以共同從事各種學習活動。可增加學生自動自發機會,及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教學材料1.圖表2.標本3.影片4.唱片、光碟5.錄音帶6.電視 關鍵...
|
補償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測驗或學業成就測驗上,都有立即的進步,甚至在中途輟學及繼續升學的意願上亦有明顯的改善。但若就長期的追蹤成果比較,則其效果便極為有限。且由於補償教育的目標龐雜而不明確,課程內容亦甚為複雜,如有名的〔及早開始計畫〕(Head Start Programs),不僅涉及許多不同方案,且其內容涉及醫藥、教育、心理健康、營養與社會服務等,如何客觀準確的評量其效果,本身就有不少問題。有人甚至懷疑,政府投注龐大經費,提高下層階級兒童的教育成就與社會地位,對於關心子女且投注金錢和時間於子女身上的中上階層家庭的父母,是否形成另一種不公平?...
|
背井離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到正道,反而被文字的枷鎖所綑綁,無法解脫。因此他鼓勵求道者應該離開故鄉,到外地去求訪得道名師,親身追求正道,如此才不會被經典文字所迷惑。後來「離鄉背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
史可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01~1645)字憲之,一字道鄰。明代祥符(今河南省開封縣)人。崇禎年間進士,曾任右僉都御史,巡撫皖、豫,後任命為南京兵部尚書。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學士,督師揚州。清多爾袞致書勸降,堅拒,城破被害。清乾隆時追諡為忠正。後人尊稱為「史閣部」。
|
惶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中惶恐不安的樣子。唐.柳宗元〈與楊誨之疏解車義第二書〉:「到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追思咎過,往來甚熟。」也作「皇皇」、「遑遑」。
|
國立基隆海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業成長,建構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注重人文關懷,同仁間尊重友善,融通和諧,建立溫馨校園,進而提升品質,追求卓越。校務多元參與,凝聚共同願景 校務力求多元參與,集思廣益,學校的重要決策,能讓老師、家長、社區人士、學者專家、學生代表共同參與,經溝通協調形成共識,以凝聚共同願景。觀念創新發展,行動具體務實 參與各項議題討論與決策(如海洋教育),積極推動相關教育政策與理念(如實用技能班設立、國際教育旅行),具體實現個人教育觀,傳達個人觀念創新。 教育目標傳授海事及水產業之生產、服務及經營管理等實用技能與基本知識,具備從事基層人員的...
|
中王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人物),他們通常出身低微,卻得到國王的提拔與重用,擔任重要職務,因為沒有家族背景作為依靠,只能忠心追隨國王才能飛黃騰達,因此這批人是王氏的擁護者,也是王權加強的中堅力量。 西克索人的入侵與統治中王國時期之後,因為西克索人的關係,埃及又再度分裂。西元前18世紀末,內部衰敗的古埃及中王國開始遭受西克索人(西克索人是古埃及與「外族統治者」的希臘與形式)的入侵。西克索人在埃及北方站住了腳,定都阿瓦利斯,建立了第十五、十六王朝。此時埃及本土的統治勢力有一部份退守到了以底比斯為中心的南方,保持著微弱的、半獨立的地位。西克索人在埃及...
|
丹大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護修,布農族即予痛擊擊斃日本隘勇兩名即打傷警員、隘勇共計四名,其餘日本人奔向丹大台地敗退,布農即行追擊,並立刻包圍在駐在所的日本人阻斷對外連結電話線、糧食支援和飲用水,以待殲滅。同時也嚴密整備丹大的事防務,以迎擊即將湧到的日本軍隊。當時丹大領袖叫做勞翁.卡爾木旦,因和日本駐在所交往甚密,利用清晨送少許食物,被布農族發現,固守的布農族認為這仗維艱,而自動解隊。並命令丹大西溪兩側以及卡伊凍部落的族人前往東南山區避難。日方南投廳聽到消息後,即時成立搜索隊(456名),由於警務課長金子惠敦擔任隊長,於1月11日從集集支廳(現今...
|
對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軍互相對峙。《晉書.卷一.宣帝紀》:「與之對壘百餘日,會亮病卒,諸將燒營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三國演義》第一回:「我今圍賊在此,賊弟張梁、張寶在潁川,與皇甫嵩、朱儁對壘。」
|
分科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種課程是預先安排的。在學校產生與發展的歷史來看,分科課程在所有課程的類型中,歷史是最為長久的。若追朔其根源的話,分科課程從學校教育產生使即已存在。孔子「刪詩書,定禮樂」。從而定「禮、樂、射、御、書、數」六門功課教以學生;這可以被看作是分科課程的雛形。分科課程到文藝復興後,隨科學的發展而日益精細化,至夸美紐斯,幾成「百科全書式」的課程,是以培根對科學的分類為基礎的,可以說,培根為分科課程提供了科學發展自身及分類上的證明,實際上亦即知識論上的證明。分科課程既是學校的產物,也是科技發展的產物,是以傳授知識為己任的學校與知識...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