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諾丁的關懷教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諾丁關懷教育學(Noddings’ Care Pedagogy)諾丁為美國教育哲學家,其從存在主義、進步主義、女性主義等觀點提出關懷教育學。認為道德(ethical)源於關懷,關懷源於人最深刻的感受,感受根植於接納、關係和回應。道德行為的核心是對人情感的回應,要正視人存在的情感基礎。主張成就「理想的關懷關係」是道德實踐的最終目的。在關懷關係中,關懷者的主觀意識是開放地接納,是...
戰鬥性民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於「價值相對論」,政治問題實際都屬於主張的不同,而價值一詞實為一相對之概念。在民主寬容下,價值相對主義寬容各式不同之價值。而德國威瑪時代即採取價值相對主義,其對於價值絕對主義之思想亦採取寬容之態度,如:納粹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國內則衍生出戰鬥性民主之初始概念,對於持絕對政治主張而不寬容他人意見的政黨,可不需予以寬容,對於部分極端之政黨(如極左或極右派之意見)可強制要...
蔡元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與內容,頗多意見。元培既身負教育重任,於教育方針,不能不有所表示。他認為當時教育界所提倡的軍國民主義及實利主義,固為救時之必要,而不可不以公民道德教育為中堅。欲養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種哲學上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而涵養此等觀念,不可不注重美育。因將清季學部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五項宗旨加以修正,改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及美感教育...
韓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位於朝鮮半島。古稱高麗或朝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北緯三十八度為界,分裂為南北二韓。南韓成立「大韓民國」,北韓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學習環境的營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體貼教育」,「心靈開放」的教育理念,達到真正「有效的學習」;如何建立一個充滿人性的教室王國(人文主義的精神)使發揮最大教育的效果,成為教室環境設計的課題。所謂的「班級環境」包括了有形的物質環境和教室的情境布置。一位有效能的班級經營者,會集合師生家長的力量進行班級環境的規劃與布置,使師生在一個賞心悅目的環境下,享受教學與學習的樂趣。 二、內容與原則(一)教室布置師生在進行教室布置時,必須先考慮班級的人數、教室空間的大小和課桌椅安排等因素,然後再進行規劃布置,採整體性原則。1. 布置原則(1) 教育原則:學生座位安排,要...
艾里克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rik Homburger EriksonErikson 的理論為佛洛依德的主義(neo-Freudian)其異於佛洛伊德者主要有三點:Erikson社會發展理論,不是基於人格異常者得心理特徵所建構,而是依據一般心裡健康者的人格特徵為立論基礎。Erikson不像佛洛伊德那樣遲早其決定論的看法,而是將社會全是為連續不斷的人格發展歷程。佛洛依德的理論是以發諸本我的性衝動(慾力)為人格發展的動力,是生物性的。Erikson的理論是發諸自我成長的內在因素作為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社會性的。因此他的理論所解釋的人格發展,可視之為個體...
珍奧斯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後出版) 《勸導》(Persuasion,1818年,死後出版) 影響奧斯汀所處的年代正是浪漫主義方興未艾之際,但是奧斯汀的作品不屬於浪漫主義,而更接近新古典主義的風格。比起同時代的華茲華斯和拜倫,奧斯汀的精神也許接近休謨和洛克。剛獲出版時,奧斯汀的作品並未獲得很高聲譽,然而司各特爵士對她評價很高:「這位年輕的女士很擅長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是我所見之中最高妙的。...
梁啟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76~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近代政治家、文學家。康有為弟子。師生二人於清末同倡變法維新,人稱「康梁」。曾主辦時務報、清議報、新民叢報等,大力宣傳改革主義。戊戌政變後,亡命日本。民國初年,曾任司法、財政總長等職。晚年不談政治,專以著述講學為務。著有《飲冰室文集》、《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歷史研究法》等。
福克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和風格簡潔明瞭、乾脆利落的海明威更是兩個極端。一般認為他是1930年代唯一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美國現代主義作家,與歐洲文學試驗者喬伊斯、伍爾芙、普魯斯特等人遙相呼應,大量運用意識流、多角度敍述和陳述中時間推移等富有創新性的文學手法。 著作 《士兵的報酬》 (Soldiers' Pay)(1926)《蚊群》(Mosquitoes)(1927)《薩托里斯》(Sartoris)(1929)《聲音與憤怒(喧嘩與騷動)》(The Sound and the Fury)(1929)《我彌留之際》(As I Lay Dying)(19...
團隊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共同的任務與現實狀況,以產生集體的行動與力量,像一致的目標邁進。這種想法,超越了西方盛行已久的個人主義觀,改走東方文化的集體主義觀,對西方社會而言,確實需要進行系統性的心智改造。聖吉認為最有效的改造途徑就是集體深入的對話(dialogue)與討論,從探討與討論日常經驗的過程,累積眾人的經驗與智慧成為新的思考境界,並建立團隊的共識、產生集體的行為。誠如聖吉所言,學校是一個充滿團隊活動的地方,大家相互依存,具有共同目標,如能發揮團隊力量,將可超越現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