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銅管、木管和打擊器合奏而組成的隊。如一般的軍隊皆是此種類型。
東爪哇音舞蹈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東爪哇音舞蹈團成立於1980年,是由東爪哇演藝學院的精英所組成,設在東爪哇省泗水(Surabaya)。學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961年,當時一位名叫塞迪的上校因酷愛傳統藝術,召集了一批舞蹈家與音家組成一所藝術訓練中心,推動印尼的藝術教育與培養藝術人才。由於東爪哇的甘美朗(Gamelan)音較西爪哇活潑,節奏多變,強弱音明顯,裝飾音較多,故舞蹈較活潑;但有時亦會融合西爪哇的細膩風格。舞風多表現人民的作息與勞動,如農村的婚禮、祭祀、收割等舞,除了民間舞蹈,還有傳統古典舞蹈。傳統舞蹈多取材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的故事。1975年該藝術訓練中心改組為「東爪哇藝術學院」,19...
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1990。
民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各民族的傳統器組成的隊。如中國的絲竹隊,即以弦器及管器組合而成。
昆;諧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色名。此名稱的義大利文是arlecchino;威爾斯語是arlechu,這些名詞都代表一種捉摸無常的舞蹈角色,特別是會出現在新年慶典的化裝舞會、或冬至節(the Feast of the Winter Solstice)。在威爾斯語中仍可清楚地見到它所保持的意義;Arlechu意為一個躲藏的、愛隱居的人;但是arlachar是指一個很閃閃發光的人;而其相關的字Arlais是指寺廟。傳統的角色細節目前已有變更,但其中主要的裝扮要素一如往昔,例如: 色彩繽紛的服裝; 閃閃發光的小玻璃珠片、圓形錢幣或小金屬片; 戴在臉上的黑色假面。舞蹈部份直到1900年代,即使是相當接近英國式的默劇(Englis...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拋球舞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宋代教坊隊舞。女弟子隊表演。舞者穿四色 羅寬衫腰繫銀帶,手捧 球而舞(《宋史.志》)。唐有《拋球》,是行酒令時所唱的歌曲(《唐音癸鑒》卷十三)。朝鮮古籍《學規範》載有《拋球》,並指出是仿宋代女弟子隊的《拋球隊舞》而成。舞場上設球門,門楣上開一圓孔,稱〈風流眼〉。表演時女妓十六人,分左右兩隊,依次執彩球,舞蹈前進,仰身拋球。球如拋進〈風流眼〉中,拋球者與全隊並俯狀,隊奏,拋球者退,得到獎賞。如果拋球未中,球落於地,師則以毛筆在拋球者腮上點墨。拋球雖未中,但及時將球接入手中,未使墜地,可再次舞進拋球。如果彩球掛在〈風流眼〉中,師鉤下彩球,還給舞者再次舞拋。戲舞過程中隊奏「...
劇場設備名詞。原指古希臘劇場舞臺前緣,提供合唱舞團跳舞的圓形廣場。現代的用法,是指由一大組器演奏所組成的音團體,大約由一百支器組成,分成弦器、木管器、銅管器及敲擊器等四個主要的演奏組。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終生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生之」見劉向所著〔說苑〕第十七卷「雜言」中的一段。其中載子路問孔子:「君子亦有憂乎?」孔子回答「沒有」。接著說:君子脩養身心、以求真知善行,在沒做到的時候,會因有求進的意願而感到快;待做到之後,又因所知所能覺得快。所以君子一生都是快的,沒有那天憂愁。小人就不會如此,在沒得到的時候,唯恐得不到而憂慮;得到以後,又恐怕失去而憂慮,所以小人一生都有憂慮,而沒有一天是快的。(原文為:君子之脩其行未得,則其意;既已得,則其知,是以有終生之,無一日之憂。小人則不然,其未之得,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生之憂,無一日之也。)
  實際上君子和小人之「得」有別:...
行動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類名詞。行動音發生於二十世紀中期,一些現代音作曲家強調演奏時音家的動作與音同等重要,並注重動作與音齊施。這種音的典型作品包括凱基(J. Cage, 1912-1992)於1950年為鋼琴家都鐸(D. Tudor, 1926-)寫了一系列的鋼琴行動音
Thames and Hudson《Encyclopaedia of 20th Century Music》.
葛利歐特;詩史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葛利歐特是指塞內加爾的傳統音家、詩人及史學家。他所使用來為表演伴奏的器稱做寇拉(cora),用葫蘆和覆以動物毛皮的木竿做成。葛利歐特是塞內加爾傳統民俗故事最重要的演出者。
Jessica Harris《Toward a New Senegalese Theatre》The Drama Review.
[永北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永北藏]為朱棣於永19年(1421)在北京雕造,到明英宗正統5年(1440)方始刻竣。全藏以千字文編次,由「天」字始,至「石」字號止,共636函,1,621部,6,361卷;雕成後,曾大批刷印分賜全國各大寺院。後來在明神宗萬曆12年(1584)又續刻了各宗著述36種,410卷,納入41函,由「鉅」字編到「史」字,並附[北藏]所缺的[永南藏]本的4種經卷和目錄,共5部,153卷,16函。因此,該藏共有693函,1,662部,6,930卷。其版式,改變了摺裝本藏經的傳統版式,加大了字體和版心,每版5個半頁,25行,每半頁5行,行17字。同時,字體也採用秀麗的趙孟頫書體刊刻。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