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7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願景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願景。(吳佳錚,2008) 願景領導重點(引自陳嘉陽,2012)形成願景:先進行組織的SWOT分,參酌成員的願景,組織的哲學理念等,討論出具前瞻性、開創性的願景。推展願景:願景的推展應依討論→執行→修正→討論,如此週而復始,才能讓成員找到適合自己前進的方式。催化願景:領導者必須建立一種變革的組織氣氛及文化。領導者要經常且熱切地談論願景、鼓勵實驗,在不可避免的困難面前仍屹立不搖。 學校願景發展階段(引自吳佳錚,2008)建構願景:全體成員共同參與,透過意見討論、信念溝通與價值分享的方式,結合大部份成員對學校未來發展的...
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按照事物的道理評,相對於實際或實踐而言。[例]這項提案理論上雖可行,實際上卻是行不通的。
混沌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沌理論定義混沌這一個詞語原本是指宇宙還沒有形成之前的混亂狀態,是兼具質性思考還有量化分的一種方法,很難依照既有的規則給予完全的控制或預測。背景1960年代左右,美國的一位氣象學家Edward Lorenz在電腦上模擬氣候類型,不過正當他把一個數值提高,再送回去模型的時候,發現本來幾乎很微小的差異,竟然完完全全改變了實驗的結果。這個發現,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1963年他便依此提出了混沌理論(Chaos),認為自然跟社會系統都是一個動態複雜的形式,在出現非線性的時後,就會有混沌的現象產生。混沌理論解釋了決定系統可能會產生...
社會認知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認知論將之視為「學習」的同義詞。心理學理論致力於描繪人的行為模式,其中有許多理論採取單元決定論來分行為,例如:行為主義學派主張單一元素---環境---能決定人的行為。一九五O年代,Bamdura提出三元交互決定論,主張個人、行為與環境三者具有交互影響力,其中任意二元素都有相互決定的可能性。所謂個體指的是個人的認知、情感、期望、信念、知覺、目標、意圖、甚至是腦神經的運作等內在心理歷程;環境則泛指所有的外來刺激;行為是個人心理歷程所產生的外在行為。1.以個體與行為的相互因果關係而言,首先個人心理例成能決定行為;而個人說的...
生涯決定的社會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人格與行為特性受其獨特的學習經驗所影響,這些經驗包含對環境中積極或消極增強事件的行為接觸與認知分。社會學習理論的論點不代表人類是環境中受制約而被動的有機體,相反的,人類在經驗到環境的制約及增強後,能主動的依據自己的行為目標及需要進行適當的反應。關心人如何做決定,並強調行為(行動)和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影響生涯決定的因素共有四類因素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涯決定:1.遺傳天賦生物性因素,為個人遺傳家族的一些特質,在某些程度上限制個人對職業或學校教育的選擇可能性。如:種族(省籍) 、性別、外貌以及智力、肌肉協調、特殊才能等。2...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四因說。 基本理論心性三分說柏拉圖以心理學的立場提出他的心性三分說,亞里士多德則用自然科學的觀點解人性的三種成分:營養或植物性(the nutritive or vegetative soul):具同化、生殖、消化、排泄及營養等功能,此為植物界的共有現象,是生命之所必須。動物性(sensible soul):具想像、記憶、活動、感官印象等功能。植物性與動物性都屬「肉體」(body),肉體並非阻礙心靈運作的墳墓,如同柏拉圖所說,而卻是心靈寄託的場所。不過動物性的功能產生了價值之分歧與感受之差異。人性(human sou...
灌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灌輸(indoctrinating)灌輸是一個教育術語,中外使用多年,但其概念並不明確。英國的教育哲學,近年走向觀念分學派的途徑,對於教育用語概念的釐清,貢獻良多。灌輸和教學,在概念上最為接近,因此對其分也就用力甚勤。我們說,「某人正在灌輸學生」,我們真正的意思是什麼?灌輸一詞的界說實在有待商榷。許多學者各從不同角度,設法解決此一問題,但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比如,某些學者依據此詞在日常生活的使用方式,而提出說明;某些學者採用此詞在教育理論上專...
薰蕕同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反義7 辨8 來源 釋義薰:香草,引申為善人、君子。蕕:惡草,引申為惡人、小人。器:容器,引申為共處。 出處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一年尚猶有蕕。]注:[薰,香草;蕕,臭草也。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惡難除也。]晉書。陸玩傳:[培塿無松柏,薰蕕不同器。](培塿,指小山阜) 用法比喻香臭不分,善惡相混。 例句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八回:[現自國民議員奉令取消以來,去者得避害馬敗群之謗,留者仍蒙薰蕕同器之嫌。] 同義牛驥同皁、龍蛇混雜 反義選賢與能 辨
論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論並加以說明。[例]關於這件新聞,報紙的論述很公正。
華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勒目錄1 個人背景2 師生衝突關係論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個人背景華勒(W.Waller)是最早研究學校文化的社會學者,雖然不是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但是他對學校師生關係的分,卻從衝突的觀點作出發,他認為學校就是一個暫時平衡狀態的表面,其實礁下卻是暗潮洶湧般的衝突四處而起,也就是說各種勢力會為了影響學校的方向,角逐那權力的力量。(註2) 師生衝突關係論學校本身是一種強制性的機構,教師高高在上,由成人授以權威,學生只能遵從權威,接受指導,並且遵守規定,老師強制學生學習正式課程,學生雖表面上遵從於權威下的指導,實際上卻...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