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49.998 ms
共 10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平德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梁丘據亦在一旁附和,故景公說:「只有據與我是相和的啊!」隨侍在側的晏子不以為然,他說:「據和你不過是相同而已,那裡有相和!」景公訝異地問:「『和』跟『同』有什麼不一樣嗎?」晏子回答說:「若以烹調為例,在熬煮羹湯時,會適切地把不同佐料相混,使之味道調和,才做出美味的料理。君臣相處之道也是這樣的。當君王提出一個主張時,作為臣子的應該是從不同角度給予建言,使君王的施為更為完備,而不是一昧地附和而已。再以音樂為例,一篇好的樂章,是各種音符以不同的快慢、高低……組合在一起,互相搭配,調和出優美的音樂,使君子聽了,內心能得到平靜,德行能趨向平和。所以《詩經》說: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像梁丘據這樣只會對君王的說...
|
同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同、同樣。如:「這兩個案子是由同一個人處理的。」北魏.張淵〈觀象賦〉:「三極雖殊,妙本同一。」
|
正比例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差的關係:舉例而言,6-4=10-8,應用問題可為哥哥弟弟間的年齡差距與姐姐妹妹間的年齡差距相同。3. 積的關係:舉例而言,4*6=8*3,應用問題如長寬不同,但其面積相同。4. 和的關係:舉例而言,4+6=8+2,應用問題如分別拿兩種糖果,而其所得總糖果數固定。根據上述之舉例之後,則可漸漸引導出變數兩者間的關係,例如在和的關係中,當一種糖果多拿四顆時,則另一種糖果必須少拿四顆,其總數才會 |
同分異構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子式相同而分子內各原子的順序及排列不同的化合物,其物理結構和化學性質也不相同。例如甲醚和乙醇。又可分為結構異構物、立體異構物、型態異構物三類。
|
同憂相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戚相同的人互相救助。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同病相憐,同憂相救,驚翔之鳥相隨而集,瀨下之水因復俱流。」
|
人權教育術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們參與社區或是社會政治生活的權利像是投票。法規(Rule of law)不論是什麼身份的人,都基於相同的法律,受法律的規範與約束。權力的分離(Separation of powers)三權分立(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into three separate branches of government)。一為立法機構,另一個為執行此法律的行政機構,還有一個是獨立判斷的審判機構。社會權(Social rights)當人們生活、學習在一起像是學校、家庭或是其他機構時,給予人們安全的一種權利。國家主...
|
民俗規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這篇論文,奕圖使用結構功能論的架構來比較英美兩國教育制度的差別。他認為兩國教育制度都嘗試著解決相同的社會問題,然而二者的做法有相當的差異。易言之,特諾認為每個社會都必須設法解決菁英份子的補充與維持非菁英份子成員之忠誠,而此種鑾生的社會問題的解決則必須透過特諾所謂的「民俗規範」來完成。 對於班級經營的主要啟示 一、選擇的功能 賀伯認為選擇的發生有兩種極端的可能性,一是將選擇標準化並集中管理的贊助性規範,另一種則是分權、非標準化的競爭性規範;而在現實世界裡,教育的選擇介於這兩極端之中。特諾本人則主張贊助性規範將社會各...
|
老成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熟周到的見解。明.章潢《圖書編.卷四三.九邊總督駐劄》:「《書》曰:『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此皆憂危之論,老成之見也。」《醒世恆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舅》:「昔日老漢們亦有此議,只因太公不允,所以止了。不想今日原從這著,可見老成之見,大略相同。」
|
聞雞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聞雞起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書.卷六二.祖逖列傳》載,晉代的祖逖,性格豪邁,為人俠義。當時國家情勢內憂外患,祖逖立志要為國家盡力,平定動亂。他與好朋友劉琨一起在司州任職,志向相同,兩人便住在一起,相互砥礪。有一回,祖逖在半夜時聽到雞啼聲,雖然天還沒亮,但他驚覺時間相當寶貴,應該好好把握,就踢醒睡在一旁劉琨說:「聽到雞叫聲了嗎?我們得趕快起床,把握時間練武吧!」於是兩人無懼夜裡的涼意,到院子裡舞劍鍛鍊身體,每天都不間斷,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後來祖逖受到皇帝的賞識,被任命為大將軍,帶兵平定動亂,收復許多失土,一償報效國家的心願。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聞雞起舞」,用來比喻把握時機...
|
物至則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物極必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據傳為春秋時晉國人,大約和孔子同一時代,為老子弟子。《文子.九守》中講述: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發展到極限,就會朝相反的另一方轉化,過於自滿則會招致損害,像日月盈虧一樣,是不變的道理。古代聖明的天子待人謙沖和善不敢自滿,像容納百川匯注的谿谷,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及建言,功業和德行才能不衰退,這就是天道。另外在《文子.上禮》亦有相同的說法:天地萬物循環的道理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相反的方向轉化,過分盈滿就會有所損害。後來「物極必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