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059 ms
共 10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平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品中,使用許多後設手法,顛覆了大眾觀念中那些習以為常的小說,以輕盈的態度直指事物的核心,具較強的思辯性,因此她是知識性文學的代表者之一。不僅如此,身兼新聞人、文化人、政治評論家及小說家等多重身份,她小說結構和形式向來是評論者最稱頌的部分。責任編輯:109602123
|
迫如星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急如星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急如星火」原作「急於星火」。李密,字令伯,三國時蜀漢犍為郡武陽縣人。專攻《春秋左氏傳》,博覽群書,有才學,口舌善辯,曾在蜀任官。父親早逝,母親在他四歲時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成人。李密事奉祖母至孝,晉武帝時,徵為太子洗馬,但他認為祖母年事已高無人奉養,於是上〈陳情表〉婉轉地辭謝聖意,內容非常哀切懇摯。武帝看了之後大為感動,於是賜奴婢與食米,使其終養祖母。表中有一段寫到:「詔書下得十分急切嚴峻,責備臣逃避怠慢,郡縣長官派人逼迫,催促臣趕快上路,州官也登門來催逼,簡直比流星的光還要急切。想要立即奉詔上路,可是祖母的病日漸沉重,但是又不能不去,情勢窘迫,臣...
|
駁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論的理由勝過對方。如:「他那些歪理,我一句話就將他駁倒了。」《施公案》第三○一回:「山陽縣怒道:『爾仗這利口辯駁,便思駁倒本縣麼?』」
|
氣壓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蓬山芸觀之書,群玉懸金之記,魯宮藏篆,沒冢遺編,無不日覽萬言,暗識三篋,博學吞九流之要。處盈若虛,雄辯敵四海之鋒。 〔注解〕
(1) 司馬:職官名。郡佐之屬。隋唐節度使之下皆置行軍司馬之官,為佐吏之屬,具參謀性質。又每州置州司馬一人,多以貶斥之官員任之,徒具虛銜無實際職掌。
(2) 張公:張希元,唐洛州司馬,中山人,生卒年不詳。
(3) 族高辰象:指出身望族。辰象,天象、星象。
|
游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浮光掠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浮光掠影」,指「物體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都是指虛幻而難以深入觀察的事物。這個成語可能出自於清代馮班《鈍吟雜錄》卷五這篇文章的「浮光略影」。馮氏糾繆的對象是宋代嚴羽所寫的《滄浪詩話》。嚴氏在《滄浪詩話.詩辯》中有一段話說:「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嚴氏這段話的大意是說:詩的寫作,不是用來賣弄學問,談道說理的;所以詩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的談論,也不要只是賣弄語言文字。馮班認為嚴氏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來描述詩的寫作是大有問題的。詩是用來「言志」,也就是用來「說出意念」的,只是為...
|
八達四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四通八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四通八達」原作「四通五達」。秦末辯士酈食其(ㄧˋ ㄐㄧ),在高陽謁見沛公劉邦,談論起天下局勢,席中他提出自己的見解說:「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認為秦國不是輕易可以打敗的,不如先占領陳留,因為陳留不僅是暢達無阻的交通要地,並且積存了不少糧食。而他和陳留縣令熟識,可以幫忙游說。後來「四通八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交通便利。較早的書證如:晉人程本《子華子.晏子問黨》:「且齊之為國也,表海而負嵎,輪廣隈澳,其塗之所出,四通而八達,游士之所湊也。」此外在《抱朴子.外篇.刺驕》:「聞之漢末,諸無行。自相品藻次第,群驕慢傲,不入道檢者...
|
投訴無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申訴、辯解的對象或途徑。如:「縱使有滿腹委曲,卻投訴無門,真可恨!」
|
大繆不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謬不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是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在父親過世後繼承父志,繼任太史令,從事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曆法的工作。武帝天漢二年,李陵帶兵五千力戰匈奴十餘萬人,後因寡不敵眾,力竭而降,使得武帝大為光火,下令誅其全家。司馬遷出面為他辯護,也因而觸怒了武帝,被捕下獄並處以腐刑。出獄後轉任中書令,決心效法先賢在逆境中憤發的精神,完成太史公書,即現在的《史記》。司馬遷受刑後,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少卿寫了封信給他,告訴他賢臣應有的作為。司馬遷看了後也回信,陳述對李陵之事的觀點以及受辱的經過。並說自己一向對皇帝忠心耿耿,努力做好應盡的職責,卻發生這種「大謬不然」的事,情何以堪...
|
不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高興。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閒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生而不喜,死而不慼。」
|
徐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徐陵(507年-583年),字孝穆。祖籍東海郯(今山東郯城)。 生平早年以詩文聞名,「八歲能屬文,十二通《老》、《莊》。及長,博涉史籍,縱橫有口辯」,與庾信齊名,號徐庾體,與其父徐摛皆顯貴。梁初簡文帝蕭綱為太子時,任東宮學士。歷任尚書度支郎等職。 著作一說編有《玉台新詠》十卷。後人輯有《徐陵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