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認為值得的。多與「不」用,有輕視之意。如:「不屑一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置於語尾,表疑問的語氣。《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三》:「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人名用字。如漢代有酈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置於句中或句末。用於彼、何之後。《詩經.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賜!汝來何其晚也?」
1.他、他們。用於第三人稱。如:「聽其自然」、「任其自生自滅」。《孟子.萬章上》:「親之,欲其貴也。」唐.韓愈〈師說〉:「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2.他的、他們的。如:「人盡其才」、「各得其所」。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亦不詳其姓氏。」
這個、那樣,表示指示。如:「查無其事」、「不厭其煩」。《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
1.殆、大概,表示揣測。《禮記.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幾乎?」唐.柳宗元〈封建論〉:「勢之來,其生人之初乎!」
2.將,表示時間。《左傳.莊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並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訓不善,政事其不治。」
3.豈、難道,表示反詰。《左傳.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4.可、應該,表示期望。《左傳.隱公三年》:「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戰國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1.若、如果,表示假設。《荀子.勸學》:「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蘇軾〈留侯論〉:「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
2.還是、或是,表示選擇。《莊子.養生主》:「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史記.卷四三.趙世家》:「秦誠愛趙乎?其實憎齊乎?物之甚者,賢主察之,秦非愛趙而憎齊也。」
1.發語詞,無義。《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其以沛為朕湯沐邑。」
2.然,語中助詞。《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3.表示語氣的加強。如:「尤其」、「極其」。
姓。如漢代有其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關注、照應。如:「顧此失彼」、「奮不顧身」。《詩經.魏風.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紅樓夢》第一○八回:「為著我們家的出些不好事,所以我也顧不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屢次、續。如:「累次」、「經年累月」。《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2.牽涉、牽。如:「拖累」、「累」、「受累」、「累及他人」。《左傳.隱公十一年》:「相時而動,無累後人。」《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漢王諒反,坐累,徙上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而小的山。《文選.馬融.長笛賦》:「託九成之孤岑兮,臨萬仞之石磎。」《文選.謝靈運.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見羊何共和之詩》:「明登天姥岑,高高入雲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欺騙。如:「哄騙」、「哄帶騙」、「別哄我了,我不信你那一套。」《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高贊被這夥做媒的哄得不耐煩了,對那些媒人說道:『今後不須言三語四。』」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續不斷。《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那些賣酒的青帘高颺,賣茶的紅炭滿爐,士女遊人,絡繹不絕。」《紅樓夢》第五五回:「凡一應執事媳婦等來往回話者,絡繹不絕。」也作「駱驛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捨棄。《易經.泰卦》:「包荒,用馮河,不遐遺。」唐.孔穎達.正義:「遺,棄也。」《史記.卷八三.魯仲鄒陽傳》:「遺公子糾不能死,怯也。」唐.司馬貞.索隱:「遺,棄也。謂棄子糾而事小白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越過、超過。如:「逾牆」、「逾時不候」、「年逾六十」。唐.柳宗元〈哭州凌員外司馬〉詩:「著書逾十年,幽頤靡不推。」宋.蘇轍〈六國論〉:「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鍵、重點。如:「提要」、「綱要」、「摘要」。
1.索取、討取。如:「要帳」、「要飯」。
2.收為己有。如:「這件衣服我要了。」
3.請求、拜託。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4.需要。如:「我要一枝筆。」
1.重大的、重要的。如:「要港」、「要人」、「要職」。
2.切當的。參見「要道」條。
1.概括、總括。用於文言文。如:「要言之,為人應以誠字居心。」《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豈可緄乎?」
2.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3.即將。如:「我要出門了。」、「天要下雨了。」
4.表示提醒或命令人做某事。如:「不論環境如何困厄,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好好做人。」、「別忘了要告訴他,要仔細檢查,別再出錯。」
5.表示想、希望做某事。唐.韓愈〈竹逕〉詩:「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二齣:「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1.如果。表示假設的關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2.要麼的簡稱。表示選擇的關係。如:「這件事要就是不做,要就是一口氣將它完成。」
1.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通「腰」。《說文解字.舁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
2.盟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3.姓。如漢代有要競。
1.約定、約束。《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2.邀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3.求取。如:「要求」。《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4.脅迫。如:「要挾」。《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5.攔阻、截擊。《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朝。』」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