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298 ms
共 12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韁利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韁利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是功名。「利」是利祿。「韁」是繫馬的繩子,用以控制馬匹。「鎖」則是安裝在門戶、箱櫃等開合處,必須以鑰匙或暗碼打開的金屬器具,引申有拘束、封閉的意思。一個人如果汲汲於名利,腦海裡除了沽名釣譽、鑽求利益,其他事情都毫不關心,就好像被無形的韁繩套住,或被看不到的鎖鏈給綁住,不得自由。《漢書.卷一○○.敘傳上》,敘述了桓譚欲向班嗣借書的事情。桓譚博學多聞,遍習五經,是一位儒者。班嗣雖然也學儒術,但更喜好黃老之學。有一次桓譚想向班嗣借黃老之書,班嗣知道了就回覆說︰「黃老之學崇尚清虛無為,不受世俗所羈絆,與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
|
過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癢等症狀。 *引用相關文獻*<註1>奧斯朋出版編輯群/原著,李千毅/譯者,《圖解生物辭典》,台北市:天下遠見,2006年再版。
|
名實不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不副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不副實」典源作「名實不副」。「名」指名聲、名義,「實」指實際的情形,名和實如果一致,那就是「名副其實」,但是如果不能互相配合,那就是「名不副實」了。古人十分重視「名」、「實」的重要性,如《論語.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又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就是孔子強調要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如此一來,做事才會成功。在所引典源《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中,王莽為了篡奪漢室,所以千方百計地為自己鋪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馬,先掌握朝中的實權。但是有實權,而無名義,容易遭人非議。所以他上書太后,認為自己身為宰相,統領朝廷百官,卻沒有象...
|
豐年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阿美族為慶祝小米或稻米豐收而感謝上蒼的重要祭祀慶典,每年七、八月間由各部落分別舉行,短則三天,多則長達半個月。西元一九七八年起,花蓮豐濱地區阿美族各部落聯合舉辦豐年祭,為花東平原阿美族人的年度盛事。
|
斷頭將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劉備入蜀,劉璋的部下嚴顏被張飛生擒後,以斷頭將軍自喻,表示寧死不屈。典出《三國志.卷三六.蜀書.關張馬黃趙傳.張飛》。後用以比喻寧死不降的將領。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七齣:「大小三軍都來看斷頭將軍呀!」
|
當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典押的東西。《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便是到家無非是取錢鈔,要當頭,伯臯氣忿不過,一日,伯臯出外去,思量他在家非為,哄他來鎖在一間空室裡頭。」《紅樓夢》第七二回:「你們這會子,別說一千兩的當頭,就是現銀子要三五千只怕也難不倒。」
|
結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業終了。如:「結業典禮在星期六舉行。」
|
八兩半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制一斤等於十六兩,半斤即是八兩。比喻彼此分量或程度不相上下。《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二四出》:「你兩個八兩半斤,好一對人客和主人。」也作「半斤八兩」。
|
門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門路、方式。《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暫息喧譁,略停笑語,試看別樣門庭。」《水滸傳》第五一回:「你若省得這子弟門庭時,狗頭上生角。」
|
貶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降低、減損對人或事物的評價。《公羊傳.桓公十一年》:「行權有道,自貶損以行權,不害人以行權。」漢.班固〈典引〉:「貶損當世,非誼士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