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5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吐氣揚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這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傢伙、這小子。有輕視、賤惡的意思。《西遊記》第二回:「這廝果然是個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盤中之暗謎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女人不打緊,只怕申春這廝未睡得穩,卻是利害!」
|
蠟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蠟或油脂製成的燭,多用於照明、喜慶或祭祀典禮。《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南京這些鄉紳人家,壽誕或是喜事,我們只拿一副蠟燭去,他就要留我們坐著一桌喫飯。」《紅樓夢》第一八回:「一時傳人一擔一擔的挑進蠟燭來,各處點燈。」也稱為「蠟炬」。
|
鐃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古代銅製擊樂器。形制相似,而稍有區別。圓形,中間有凸起部分,每付兩片,演奏時兩片相擊發聲。但鐃和鈸中間凸起部分,大小不同,鐃的凸起部分小、而鈸的凸起部分大。在音質上,鐃發音較響亮,餘音較長;鈸發音較渾厚、餘音較短。明清以來,民間流行的十番鑼鼓,在配器上充分利用鐃和鈸各自的特點,造成豐富的音響效果。現在的鐃和鈸已發展成多種形式,是各種戲曲和秧歌舞的重要伴奏樂器之一。在吹打樂隊中,特別在十番鑼鼓的合奏中扮演重要角色。
|
逃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奔逃流竄,避往他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曾在江西做官,降過寧王,所以逃竄在外。」
|
頓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足跺地。《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王溫舒傳》:「其頗不得,失之旁郡國,黎來,會春,溫舒頓足嘆。」《三國演義》第一四回:「玄德默然無語。關公頓足埋怨。」
|
含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言語不明白。《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職聽了他這一片狂妄的話,也犯不著合他鬥氣,只得含糊著答應了幾個『是』。」也作「含胡」。
|
對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表示抱歉。《文明小史》第四○回:「人家尚且替我們那般發急,我們自己倒明知故犯,也覺對不起人家了。」也作「對不住」。
|
氣喘如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呼吸急促,像牛一般大聲喘氣。《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臉是喝了個漆紫,連樂帶忙,一頭說著,只張著嘴,氣喘如牛的拿了條大毛巾擦那腦門子上的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六回:「那總辦氣喘如牛的說道:『那賤人我不要了!』」
|
耐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耐煩瑣,忍耐。《紅樓夢》第一九回:「我今兒聽得我媽和哥哥商議,教我再耐煩一年,明年他們上來就贖我出去的呢。」也作「奈煩」。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