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9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威廉師傅的旅遊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威廉師傅的旅遊年〕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的第二部教育小說,出版於一八二九年;是他晚年的作品。這部教育小說與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的教育小說〔愛彌兒〕(Emile)齊名。
由於第一部教育小說〔威廉師傅的教學年〕反應良好,所以歌德再寫第二部,把他的整個教育理念表現在這部小說之中。其內容描述威廉師傅為增廣見識而出去旅遊,以體會生活中之那些多彩多姿的事情,尤其去見識那些美的事情。因此威廉師傅在旅遊中獲得了各種生活經驗,並且心想打破人生的許多限定,努力追求生命的意義。 |
農民年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府為了保障農民的老年生活所施行的一種社會安全制度。由農民繳付一定年限的定額費用,通常是達65歲後,由政府定期支付固定金額,以保障農民的老年生活。
|
智力年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力量表所測得的心智發展年齡。為德國人V.Stern修訂比西量表時所提出,用以評估兒童智力狀態。定義為該年齡兒童在智力量表上所得之平均分數。例如:一個八歲兒童所得分數等於十歲兒童的平均分數,則其智力年齡為十歲。
|
焦慮年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一支六景的戲劇芭蕾,由羅賓斯(Robbins)負責編劇與編舞。音樂製作方面則由著名音樂家伯恩斯坦(Bernstein)擔任作曲,布景則請史密斯(O. Smith)設計,演出服裝由沙瑞福(Sharaff)設計。舞台燈光則是由洛善托(Rosenthal)掌舵。這支舞在1950年2月26日,由紐約市立芭蕾舞團,集合了LeClercq、Monicon、Bolender、羅賓斯等著名舞星,在紐約市立表演中心首次公演。整支舞蹈是以伯恩斯坦於1949年所作的第二交響曲為架構,而此曲的靈感來自於奧登(W. H Auden)的巴洛克風格之牧歌。內容描述四個人以某種儀式來驅除心中對於邪怪靈異的幻覺,以尋求...
Lincoln Kirstein《Dance》1938、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
清明無轉厝,無祖;過年無轉厝,無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諺在說明過年過節在人民心中的重要性,含有慎終追遠、重視家庭的意義存在。
|
〔齊永明元年祕閣四部目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永明元年祕閣四部目錄〕,南齊王亮、謝胐撰。亮字奉叔,臨沂人。以名家子,宋末選尚公主,拜駙馬都尉。歷任祕書丞。朏字敬沖,陽夏人。幼聰慧,10歲,能為文。齊高帝輔政,選為驃騎長史,進侍中,領祕書監。
阮孝緒〔七錄序〕云:「齊祕書丞王亮、監謝胐等,並有新進更撰目錄。」〔古今書最〕亦云:「齊永明元年祕閣四部目錄,五千,新足,合二十三百三十二衰,一萬八千一十卷。」此目,〔隋書經籍志〕不著錄,知隋時已失傳。 |
自我防衛年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防衛年齡是早期德國發展心理學中的一個說法。其說以為由幼兒到少年,有兩個自我防衛年齡:其一出現在三至五歲之間;其二在十二歲至十五歲之間。在這兩個年紀之間,可觀察到有明顯的對人和事物之反抗表現與行動,如跳腳、吼叫、不聽話、不答話、以至不說話。當時學者的解釋是內在意向的衝激,因「非我」(Non-Ego)進入自我(Ego)而致,是情緒的轉捩現象。一方面要調整內在器官因發育而生的變化;一方面要彌補由能力不足而生的自卑感,對父母的權威和社會限制,出現不相協調的現象。
肯勒(L. Kemmler)於一九五七年發表其〔幼兒觀察〕(Unterschungen über den Frühki... |
三年制教育學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的師資培育制度就其歷史發展看來,可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學徒制度的發展,係針對想當教師者延伸其小學後之教育;第二個階段是由中等學校培育;第三個階段的師資培育則是在專門的師範學院實行;第四個階段則是將單一目標的師範學院與高等教育的其他部門合併,成為「高等教育機構」,訓練年輕人擔任各種不同的職業,包括教學在內;第五個階段則是將所有的師資培育都置於大學之內。
由此師資培育的發展過程看來,英國在一九六三年〔魯賓新報告書〕(Robbins Report)中建議,將師範專科學校(Training College)改為師範學院(College of Education),且加強... |
黑非黑;成年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名。係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歐羅可洛海灣(Orokole Bay)之西阿里馬人(Western Elema)的週期式禮儀,與阿里馬的神話有密切的關連,完成一循環最短也要七年,平均是十五年甚或更長。此禮儀為年輕男子的成年禮,也特別藉此帶領他們認識瞭解瑪黑非黑(Ma-Hevehe)海中的生物。他們用橢圓形的巨大面具代表瑪黑非黑海的眾女兒,在間隔一定的時間內,將製作假面所需的材料,從海底帶到岸上的男人新木屋。經過數年準備,最高潮的時刻即於依哈羅假面(Eharo)完成,並出現在儀式舞蹈中來臨。此假面由樹皮布覆蓋在橢圓形藤製框架上,平均有十呎高,橫的肋條有六呎寬,在凸出的下顎繪上象徵性圖案,並依據其表現的...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