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馬醉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庭園觀賞用之植栽。插畫藝術之花材馬醉木之花枝姿美,為優良之花材。藥用李時珍稱馬醉木:「葉可入藥,效用殺菌劑,治瘡疥。」 參考書目註1: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上冊,國立編譯館主編,頁733。註2:吳淑芬(1995),《花的奇妙世界:四季花語錄160則》,臺北市:綠生活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頁50-51。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79847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馬醉木英文關鍵字:Pieris tai...
|
牛之一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馬遷在身心受到極大打擊後,本想一死了之。但他仔細一想,覺得像他這樣官位低微的人,如果接受法律制裁被殺,就像九頭牛身上少了一根毛,一點影響也沒有,和死了一隻螞蟻又有什麼差別?而世人也不會把他和壯烈成仁的人相比,只會覺得他罪大惡極,死有餘辜。人都會死,但死有重於泰山,也有輕於鴻毛。於是司馬遷決定忍受屈辱,堅強的活下去,並且完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後來「九牛一毛」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九牛之一毛」的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極大數量中的一小部分。
|
刀把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權柄。如:「他手握刀把兒,生殺予奪。」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虎。現在唯一的方法,就是趁夜裡火攻匈奴使者,使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人,一定會大驚恐,可以把他們全部殺掉,這樣一來,鄯善國王才會害怕,事功可以成立。」所有人都贊成班固的建議。於是當天夜裡,班超率領吏士攻入匈奴使者的營地,班超親手就殺了三人,把匈奴的使者以及副使都殺了,鄯善國王嚇得魂不附體,終於願意歸順漢朝。後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想要達到目標就必須深入冒險。
|
全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家人。《三國演義》第二一回:「瓚無走路,先殺妻子,然後自縊,全家都被火焚了。」
|
評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量、討論而加以評斷。《後漢書.卷八五.東夷傳.高句驪傳》:「無牢獄,有罪,諸加評議便殺之,沒入妻子為奴婢。」《魏書.卷六○.程駿傳》:「詔百僚評議,群臣咸以為宜依舊事,駿獨以為不可。」
|
放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饒人一命。《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七:「欲放之去,恐被殺者不肯,欲開一路放生可乎?」
|
偷世竊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用。於是他把滿腔壯志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詭使〉篇中韓非認為,君主掌握法度,是為了要擁有生殺的權柄,然而現在遵守法度,想要忠心侍奉君主的人,卻不得進見;而言語巧詐,行為姦軌,僥倖得以偷欺於世的人,反而能夠常常接近君王,得到重用。
「盜名」則是出自《荀子.不苟》。荀子認為:富貴是人性所愛,貧賤是人性所惡,如果有人厭惡富貴,喜愛貧賤,這是違反人性,用來盜取聲望的作法。這兩個典源,一見「偷世」,一見「盜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欺世盜名」,用來比喻欺騙世人,盜取名譽。
|
消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物理或化學等不同方式殺滅細菌、病菌等微生物,以中止細菌的生長或病菌的傳染。
|
不學亡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還是隱瞞下來。霍光死後,有人將此事密告皇帝,霍光的妻子便意圖謀反,被朝廷派兵圍捕,霍氏族人因此被誅殺殆盡。班固在《漢書》裡評論霍光,說他對漢室的功勞,雖然比古代的賢臣周公、伊尹還要大,但是「不學亡術」,未能精通書中的道理,用不適當的方法處理事情,所以隱瞞妻子的陰謀,並立了女兒為后,終於導致滅門的結局。「不學無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用以指不知研習經典,並從中獲取經驗與知識,以致行為處事有所偏頗或錯誤;後則泛指人未經學習而沒有學問才幹。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