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2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士。《水滸傳》第二回:「三個頭領再三拜覆,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三國演義》第四九回:「小校遙指樊口港上:『一帆風送扁舟來到,必軍師也。』」
|
小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些微的助益。如:「不無小補」。《紅樓夢》第五六回:「三則老媽們也可以借此小補,不枉年日在園中辛苦。」
|
帳蓬小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帳蓬小學是一九五○年代初期出現在中國大陸西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牧區的一種辦學形式。這些小學隨著牧民的帳蓬四季遷移而流動,本身也以帳蓬為校舍、課堂,故稱帳蓬小學。
帳蓬小學首創於青海省,一九五二年,青海文教廳根據當時牧區藏族千戶、百戶,以及蒙族盟長、旗長的要求,先後在牧區創辦了土房小學和帳蓬小學各十四所,收容了一千三百多名學生,這些學校都由本民族知識分子任教,用民族語言教學。一九五三年,又在有條件的牧區建立了五十四處土房小學和帳蓬小學。 帳蓬小學的顯著特點是一名教師、一匹馬、一塊黑板、一頂帳蓬,隨時可以依據放牧的需要而遷移。沒有固定的教學計畫,根據牧區的忙閒而定,... |
牧讀小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牧讀小學是大陸地區一九六○年代從帳蓬小學的基礎上,向牧區少數民族的兒童逐步開展初等教育的一種辦學形式。牧讀小學是為了適應牧業生產的需要,解決兒童因路遠不便上全日制小學的困難而建立的。
牧讀小學由牧區生產隊興辦,提倡一隊一校,師資就地取材,由隊裡挑選有一定文化水準或回鄉初中畢業生擔任教師,教師工作由生產隊記工分,參加生產隊的年終分配,國家給予一定的補貼。為了適應牧區生產流動性的特點,牧讀小學因時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教學形式:一是學校隨隊遷移,教師隨隊上課,牧民在那裡紮營,學校就搬在那裡開課;二是學校分區設點,教師巡迴上課,在生產隊的居民點合理設置教學站,教師在各站巡迴上課,有時因... |
白格村小學(瑞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格村是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教學的第三個地方;在新莊(Neuhof)和斯坦茲(Stanz)之後,依佛頓(Yverdun)之前,時間是從一七九九年到一八○四年。由於斯坦茲一再陷於戰亂,裴氏的孤兒院又被征用為醫院,他只好黯然離開斯坦茲。他到白格村是先擔任一所學校的教師,但因肺病而辭職;在復原後,裴氏受邀到白格村的一座城堡去辦學。這一方面是由於在海爾維第政府(Helvetic Government)的朋友之協助,另一方面,「教育之友社」(Society of the Friends of Education)也為裴氏籌募到一筆經...
|
小葉白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綠灌木或小喬木。葉紙質,橢圓至卵形,長3-6 cm,寬1-3 cm,先端長尾狀,腺狀鋸齒緣,兩面光滑,側脈4-6對;葉柄長2-5 mm,光滑。花疏鬆排成總狀。果卵形。
|
縱紋腹小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23cm。頭頂平,無耳羽。眼黃色。顏盤淺褐色,眉線白色,顏盤下緣有白色鬚羽。頭頂至背面大致為淺褐色,頭頂布有許多細白斑,背面則布有較大且不規則黃白色斑。尾羽褐色有數道淺黃色窄橫帶。腹面淺色,有許多褐色縱紋。下腹及尾下覆羽白色。喙淡黃色。跗蹠被羽,趾裸露淡黃色。
|
小圈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狹小的範圍。如:「他將自己局限在這個小圈子裡,而不願意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2.小團體。如:「當年在我們這個小圈子裡,就屬他的表現最突出,而今他的成就也最大。」
|
小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通平民、百姓家庭。《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我們小人家的買賣,千難萬難,方纔支持得這樣。」
|
小客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指座位在九座以下之客車或座位在二十四座以下之幼童專用車。其座位之計算包括駕駛人及幼童管理人在內。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