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庫達倫平;附身馬騰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印尼《庫達可潘》(Kuda Kepang,木馬舞)之別名。〔見Kuda Kepang〕
|
拇指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拇指舞(Dalum Dance)為瑞典之瓦斯特戈特蘭(Västergötland)地方之一種土風舞。在若干方面頗似比利時列日(Liege)之教堂舞。當地原有一支古老之提琴曲,名為「達拉姆翹起拇指來」(Dalum Thumbs Up),該曲在默劇舞中歌唱,直至1870年時為止。舞者分為兩組,相對而立,然後成為兩個圓圈,彼此相對。兩圈移動時,男性在內圈,舉雙手拇指於外圈舞者面前。歌唱至最後,全體舞者齊喊「翹起拇指來,翹起拇指來」,然後外圈舞者進入內圈,內圈舞者換為外圈。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木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佤族民間舞蹈。流傳於雲南省西盟、滄源、孟連、雙江、耿馬、鎮康等縣佤族聚居區。木鼓是佤族崇拜之物,視為通天鼓、通神器,也是財富的象徵。過去每個村寨都設有專門的木鼓房,每年十二月都要製作木鼓,並視為全村寨最隆重的大事。木鼓製成後,要舉行上架儀式試敲木鼓,此時全村男女老少盛裝打扮,蜂擁而來,木鼓房前猶如鬧市,大家圍成圓圈,合著鼓點起舞。1958年前,有的佤族地區,還保留著砍頭祭的原始習俗,每年春播前和秋收前都要獵頭,獵到頭後,在木鼓房供奉十多日,這期間要在木鼓房前跳《迎頭舞》、《供頭舞》、《剽牛舞》等,以此祈求五穀豐登、山寨興旺。1958年後,取消了砍頭祭這一習俗,也解除了《木鼓舞》的神秘色彩...
|
死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四世紀德國用語,稱呼流傳西歐各地的死之舞,此名詞出現於早期某本印刷物,其標題寫著Todtentanz durch alle stendt der Menschen & C,furgebildet mit figuren. S. Gallen 1581;另外也有其他與死亡有關的舞蹈,如《死亡劇院》、《亡靈之舞》、《人類道德如死之舞》,這類舞劇無數,內容無非描述全人類被不可避免之死亡侵襲,通常是以反諷方式,同時反對教士強調的《時間之舞》(Dance of Hours)還有教堂聖蹟與神蹟中的表演。死之舞用意在提醒世人死神的力量。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澳洲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62年成立,座落於維多利亞州的墨爾本市。舞團創始人珮姬.范布拉夫人(Dame Peggy Van Praagh)建立了英國式的傳統,無論風格或表演的舞碼皆以古典為主。1965年舞團首次至倫敦演出,並至歐洲獻演。舞團每年約巡迴演出一百八十五場,三十餘年來已巡迴世界各國及各著名劇場演出。舞團歷任藝術指導有羅勃.郝普曼(Robert Helpmann, 1974-1975)、安.伍廉斯(Anne Wooliams, 1976-1977)、范布拉夫人復任該職(1978-1979)、瑪麗蓮.瓊絲(Marilyn Jones, 1980-1983),以及現任的梅娜.吉爾顧德(Maina Giel...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 1989年。
|
呼拉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舞蹈。本為夏威夷土著的祭神舞,由接受祕傳的特定人代代相傳,後來逐漸普遍化。其特徵為舞者只扭動腰部和手腕搖擺,上半身幾乎不動。跳舞時腰間著草裙,故也稱為「草裙舞」。
|
尤斯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見福克旺埃森芭蕾舞團(Folkwang Ballett Essen)〕。
|
元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年代久遠的一支圓舞,尚保存在西班牙阿斯土里亞山脈(Asturian mountains),為一種典型的古希臘莊重儀式鎖鏈舞。男、女相間隔,朝反時鐘方向以3/4拍或4/4拍緩緩移動,整支舞從頭到尾都踩相同舞步,向圓心前踏一步再向後退一步,後退時微微向右移動,因此隊形逐漸變成圓形。參與的人數不拘,舞者互勾小指,每一拍踏一步,不管節拍的改變,都不停地地反覆相同舞步。《元舞》常緩慢移動,圍繞著一座教堂或小禮拜堂,形成尊貴之環,邊跳舞邊唱歌,不過沒有樂器伴奏;現今在西班牙街頭所跳的,則用現代歌曲伴奏。在偏遠的鄉村地區仍有演出《元舞》,舞者吟詠對句,一位舞者唱出第一節句,其他的人附聲回應重疊句。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酋長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酋長舞係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戈貝節之最高潮,由各村落的酋長們所表演。其動作緩慢莊嚴,表示對死者的敬意。此舞於日暮時由戰士舞及婦人舞在寂靜但暴戾中引出,始於酋長們一個個莊嚴地出場。每位酋長都戴上一個五呎或六呎高的頭飾,數百支羽毛以顏色歸類,並用竹骨架固定放在肩上,最高的羽毛是天堂鳥羽毛,有如高飛在空。肩上披著鸚鵡和天堂鳥羽毛做成的披風,身體上繪著彩色圖案,手肘上擺盪著先酋長的頭皮,此已逝酋長尚未下葬,於此參加其最後的戈貝節。另帶著一個大滴漏型鼓,用手心擊鼓,此鼓一邊包覆著蜥蜴皮,大小從十八吋到四呎不等。首位酋長出場時,其左右兩邊各伴著一個女孩,手肘相碰,隨著其擊鼓聲緩步進入舞場中央,他向四個方...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散步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捷克民俗舞蹈。Spasirka一字從德文spaziergangen而來,字義為散步舞,指鄉下青年偕同女友去散步的舞蹈,快、慢輪替。在舞台上則變成一種打情罵俏的舞蹈,用快板和慢板的4/8拍音樂。這種樣本或能在德弗札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以斯拉夫民族為主題所譜寫的鋼琴二重奏《斯拉夫舞蹈》(Slavonic Dances)中見得到。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