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噬臍何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噬臍莫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噬齊」同「噬臍」。要人用嘴咬自己的肚臍,是做不到的事。根據《左傳.莊公六年》記載,楚文王出兵攻打申國,路經鄧國時,鄧祁侯因為楚文王是自己的外甥,於是設宴款待。這時騅甥、聃甥、養甥三人請求鄧祁侯趁機殺了楚文王,他們認為將來滅掉鄧國的人一定是楚文王,如果不儘早動手,以後再後悔,就來不及了。但是鄧祁侯不答應。結果莊公十六年,楚文王出兵滅掉鄧國。後來「噬臍莫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後悔已遲。「噬臍莫及」完整語形見於明朝焦竑《玉堂叢話.卷七.規諷》:「宜鑒覆轍,為宗社生靈永遠之謀,失今不圖,噬臍莫及。」意思是:為了人民社稷著想,要避免重蹈覆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舞鞋。《說文解字.足部》:「躧,舞履也。」
2.草鞋。《戰國策.燕策一》:「燕趙之棄齊也,猶釋敝躧。」漢.劉向《說苑.卷一四.至公》:「去天下若遺躧。」
3.沒有跟的鞋子。《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女子彈弦跕躧。」唐.顏師古.注:「躧字與屣同。屣謂小履之無跟者也。」
1.拖著鞋走。同「屣」。《漢書.卷七一.雋不疑傳》:「勝之躧履起迎。」唐.顏師古.注:「躧謂納履未正,曳之而行。」
2.踩、踏。《水滸傳》第三二回:「看不見地下,躧了一條絆腳索。」《西遊記》第一七回:「我推倒了黑風山,躧平了黑風洞。」
吊虎離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再有人來取水,不可以再有要挾、勒索的行為。後來「調虎離山」就用來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
鷸蚌相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鷸蚌相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代,七雄並立,互相征戰不休。有一次,趙惠王打算攻打燕國,有個叫做蘇代的謀士,認為兩國互相戰爭,必然生民塗炭,又擔心燕、趙兩敗俱傷,最後都會被趁機坐大的秦國併吞,就代替燕國遊說趙惠王,希望他能夠停戰。蘇代見到趙惠王,並沒有直接請他休兵,反而說了一個故事︰「大王啊,我到貴國途經過易水時,看到一隻蚌,正把殼打開在河邊晒太陽。這時飛來一隻鷸鳥,伸出長長的喙去啄蚌的肉。受到驚嚇的蚌立刻合攏雙殼,把鷸的喙給夾住了。鷸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太陽給晒死!』蚌也不甘示弱地說︰『如果你今天嘴拔不出去,明天嘴也拔不出去,很快你也活不了。』雙方爭執...
分廷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您總還有些高傲不屈的神色。今天這位漁夫對您無禮,您卻彎腰屈身,對他如此恭敬,有點不合理吧?」孔子便趁機教育子路,指出人無貴賤之分,只要懂得道理,都值得尊敬。文中的「分庭伉禮」指諸侯以分處庭中,相對設禮,以平等的禮節對待孔子。後來「分庭抗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當。亦用於比喻兩者對立。
鷸蚌相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鷸蚌相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代,七雄並立,互相征戰不休。有一次,趙惠王打算攻打燕國,有個叫做蘇代的謀士,認為兩國互相戰爭,必然生民塗炭,又擔心燕、趙兩敗俱傷,最後都會被趁機坐大的秦國併吞,就代替燕國遊說趙惠王,希望他能夠停戰。蘇代見到趙惠王,並沒有直接請他休兵,反而說了一個故事︰「大王啊,我到貴國途經過易水時,看到一隻蚌,正把殼打開在河邊晒太陽。這時飛來一隻鷸鳥,伸出長長的喙去啄蚌的肉。受到驚嚇的蚌立刻合攏雙殼,把鷸的喙給夾住了。鷸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太陽給晒死!』蚌也不甘示弱地說︰『如果你今天嘴拔不出去,明天嘴也拔不出去,很快你也活不了。』雙方爭執...
求過於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需求多過於供應。如:「由於求過於供,商人趁機哄抬物價。」
投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趁機得利。《資治通鑑.卷九○.晉紀一二.元帝太興元年》:「今若偏加除署,是為謹身奉法者失分,僥倖投射者得官,頹風傷教,恐從此始。」
魷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軟體動物門頭足綱,身體為圓錐形的肉質外套膜,具側鰭,十足,外表無鞘,留存透明軟甲在體內。當外套膜擴張時,水流入體內;收縮時,水由頭下部的管狀漏斗噴出,藉噴水的力量前進,以觸腕的吸盤捕捉小魷類、甲殼類及魚類為食物。遇危險時,從肛門附近的墨囊噴出墨汁,趁機逃生。也稱為「柔魚」。
狗偷鼠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行為偷偷摸摸、盜竊小利的人。如:「別讓這些狗偷鼠竊趁機做亂。」也作「鼠竊狗盜」。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