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誤學邯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壽陵年輕人因羨慕邯鄲人走路美姿,前往學習,結果爬行回來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01.《文史通義.內篇二.古文十弊》:「文人好奇,易於受惑,是之謂『誤學邯鄲』,又文人之通弊也。 」
敷張揚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鋪陳誇飾,發揚光大。《文史通義.內篇一.詩教下》:「文之敷張而揚厲,皆賦之變體。」也作「鋪張揚厲」。
石城湯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攻也」,便是說各城官員都將會圍城堅守,使得各城變成「金城湯池」,難以攻下。另外在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中,有引《孫子》金城湯池之說,不過於《孫子》原書中未見,故置於參考資料。此處「金城湯池」亦是形容城池堅固。「金城湯池」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堅固險阻的城池。
息事甯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息事寧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章帝(西元56∼88),名烜,明帝第五子,素好儒術,建初四年(西元79)召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異同,令班固等據以作成《白虎通義》;又詔曹褒定漢禮一百五十篇。政事按光武、明帝遺規,安定社會,發展生產。史家將他與明帝媲美,兩朝合稱「明章之治」。章帝為人寬厚,一改明帝苛察,禁用鉆鑿之類的酷刑。章帝曾下詔,命令所有的官員,如果人民不是犯了死罪,就不需要查驗其罪,如果是官吏之間互相告發,一律不得受理,為政以不得生事擾民為重點。後來「息事寧人」演變為成語,用來指平息紛爭,以使彼此相安。
勸善戒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勵善人,而懲戒為非做歹者。參見「勸善懲惡」條。《藝文類聚.卷四十.禮部下.諡》:「《五經通義》曰:諡者死後之稱,累生時之行而諡之。生有善行,死有善諡,所以勸善戒惡也。」
眾口銷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就把金子放到火裡鍛燒,因為「真金不怕火鍊」,來證明他所賣的金子的確是純金。
辟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開闢土地。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一.六國》:「至武靈王,竟胡服騎射,辟地千里。」
期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西漢周昌有口吃,高祖欲廢太子,昌極力勸阻,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欲說「極」,因口吃而重複為「期期」。典出《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傳》。後用以形容人因口吃而發音困難,說話不流利。《文史通義.內篇二.朱陸.書朱陸後篇》:「凡人口談傾倒一席,身後書傳或反不如期期不能自達之人。」
端然無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安然無恙」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恙」是傳說中的一種嚙蟲。《風俗通義》上記載:「恙,噬人蟲也,食人心。人每患苦之,故俗相勞問者云『無恙』,非為病也。」由於古人居住環境衛生較差,容易被恙咬傷,引發疾病,所以「恙」就成了疾病、災禍的代名詞。有小病的話,就稱為「微恙」、「小恙」,沒有病就是「無恙」。在《戰國策.齊策四》記載了一個故事:有一次趙威后接見齊王派來的使者,還沒有將國書拆開,趙威后就問齊國使者道︰「齊國今年的收成好嗎?百姓們都好嗎?齊王也好嗎?」使者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奉大王的命令出使貴國,威后您卻先問收成和百姓,然後才問大王好不好,豈非尊卑顛倒了嗎?」趙威后就回答說︰「你說...
書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箱。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九.怪神.世間多有亡人魄持其家語聲氣所說良是》:「傅子方送我五百錢,在北墉中,皆亡取之。又買李幼一頭牛,本券在書篋中。」《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胡二王傳.胡質》:「嘉平二年薨,家無餘財,惟有賜衣書篋而已。」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