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鉛灰真或高鰭白眼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charhinus plumbeus (Nardo, 1827)
體形壯碩,可成長至2.4公尺。吻短,吻端寬圓;口前吻長為左右鼻孔間距之0.9~1.3倍;眼前後徑為全長之1.7~2.9%;前鼻瓣短小;上唇溝短而不明顯;齒式14~15/12~15,一般14/13~14較常見;上頜齒呈寬三角形,齒緣鋸齒狀,齒尖稍傾斜,齒根具少許粗糙鋸齒狀;下頜齒直立,具窄鋸齒緣,齒根橫向。兩背鰭間具窄的隆脊;第一背鰭特大,呈半鉤狀,外角尖突,起點位置與胸鰭基底末端或相對或稍後,內緣長度不超過其基底長之2/5;第二背鰭高度為全長之2.1~3.5%,內緣較短,為其高度之1~1.6倍,起點與臀鰭起點位置或相對或稍前方;大型胸鰭呈半鉤狀,外角窄圓,前緣長度為全長之17~22%。脊椎骨數...
南北緯40度間各洋區之沿、近海域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於其東北部海域經常可以漁獲。
溫帶、熱帶沿近海域棲息的種類,數量頗豐,經常出現於陸棚水域,棲息水深由潮間帶至280公尺以深均有記錄,有季節性洄游的情形。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1~14尾(5~12尾較常見),體形較大的母體有產仔數目較多的傾向,妊娠期8~12個月,每兩年產仔一次,胎仔性比1:1。日、夜均可索餌,夜間較為活躍。本種雖為大型且量多的種類,但並沒有攻擊人的記錄,危險性不高。最大可能可成長至3公尺以上,成熟體長130~14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56~75公分。
本種可由延繩釣釣獲,在臺灣地區是多獲性魚種類之一,魚肉供食用,皮可製成皮革,肝臟可提煉肝油,經濟價值高。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豹紋或大尾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tegostoma fasciatum (Hermann, 1783)
形態特徵如科之描述。
出現於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之南北緯30度間沿近海域。臺灣地區於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有漁獲記錄,頗為罕見。
經常出現於珊瑚礁區,是熱帶水域常見的種類之一。目前對牠生態習性的瞭解十分有限,牠經常在多沙的礁石區休息,白天行動頗為遲緩,夜間則轉趨活躣,就像鏽鬚鮫(Nebrius ferrugineus)一般。是水族館經常飼育的種類,在水族缸中通常停留在厎部或角落區域,只有在投餌時才會活躍起來。卵生種類之一,所產深棕色卵莢十分大型(長17公分寬8公分厚5公分),每次產卵1~2枚。通常以頭足類、甲殼類及小魚為食。最大體長可能超過350公分,雄魚成熟體長147~183公分,雌魚成熟體長169~171公分,胎仔產出體長介於20~36公分之間。
通常由底延繩釣或底拖網所漁獲,是水族館經常飼育的種類之一,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鬚鮫目(Order Orectolobiformes)
豹紋科或虎科(Family Stegostomatidae),Zebra Shark
白斑斑或班貓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telomycterus marmoratus (Bennett, 1830)
體形修長,圓柱形,由頭向尾端逐漸尖細,不似蝌蚪狀;身體結實堅硬,皮厚,皮齒鈣化相當完全,尾部頗長。雄性成魚交接器向末端逐漸尖細,長度至少為腹鰭基底末端與臀鰭起點距離之2/3。體色變化極大,體背不具鞍狀斑紋。大型之黑點通常連接在一起而呈塊狀或潑墨狀,底淡色,有大型白色班點分布於體側及背部。
本種出現於北緯25度至南緯10度間之西太平洋沿岸,及北印度洋沿岸海域。臺灣東北方彭佳嶼海域有漁獲記錄。
經常出現於珊瑚礁水域,喜歡棲息於洞穴中。卵生,每次產卵至多2枚,最大可成長至70公分,雄魚成熟體長47公分以上,雌魚成熟體長49公分以上。
通常由底拖網所漁獲,雖可供食用但因體型較小因此經濟價值不高。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科或貓鮫科(Family Scyliorhinidae),Cat Sharks
長吻角或豐胴棘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qualus mitsukurii (Jordan et Snyder, 1903)
體形較壯碩;吻端寬圓,由吻端至外鼻孔之斜線距離,大於外鼻孔至上唇溝外角之距離;口前吻長短於眼徑之兩倍長,前鼻瓣呈分葉狀。第一背鰭硬棘長度遠短於背鰭基底長,硬棘尖端遠離背鰭外角;第二背鰭硬棘高度約與鰭同高同而短於全長之6%;第一背鰭起點與胸鰭內緣位置相對,高度短於其長度之2/3;第二背鰭明顯小於第一背鰭,高度小於全長之5%。尾鰭前凹窪明顯;胸鰭後緣凹入明顯,後角窄圓;腹鰭較接近第二背鰭而與第一背鰭距離較遠;尾鰭延長,後緣明顯凹入。皮齒後緣呈三尖叉狀,成魚後則漸呈鎯頭狀。體表不具白斑,亦無明顯之黑色記號,各鰭鰭緣白色。
本種於世界各大洋南北緯40度間之沿近海域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地區則於台東、成功沿海有漁獲記錄。
溫、熱帶水域常見種類,常出現於陸棚至斜坡上層水域,底棲性,棲息水深因不同海域而有很大的差別。卵胎生,棲息於南非東岸水域者每胎產仔4~9尾,妊娠期推測可能超過2年。以魚類、頭足類及甲殼類為食。最大漁獲體長110公分,最小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72公分及65公分。
可由底拖網及延繩釣漁獲,供食用,或養殖用餌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或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棘鮫科(Family Squalidae),Dogfish Sharks
皺唇或九道三峰齒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iakis scyllium (Müller et Henle, 1839)
上、下頜齒皆具強而有力之中央齒尖及兩側小齒尖。成魚胸鰭呈寬三角形。第一背鰭後緣切線與身體垂直。脊椎骨149~155節。體表具稀疏分散之黑點,仔魚時則具寬的鞍狀斑,成魚時黑點會褪色甚至消失。
本種出現於北緯20~50度間之西北太洋沿岸海域,臺灣地區則於東北及西南海域可發現其蹤跡。
底棲或接近底棲的種類,喜好出現於河口淺水區,特別是砂底或海藻覆蓋的海底。卵胎生種類,每胎產仔10~20尾,以小魚或甲殼類及其它無脊椎動物為食。最大可成長至150公分,雄魚成熟體長在100公分左右。
可供食用,唯數量不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皺唇科(Family Triakidae),Houndsharks
後鰭錐齒或戟齒砂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gomphodus taurus (Rafinesque, 1810)
大型類之一。吻稍縱扁而吻端近似圓錐狀;不具眼臉;口裂長,口角往後延伸達眼之後方;齒大型而呈尖窄狀且具小齒尖;上頜前方齒與側面齒中間以一小齒隔開。臀鰭與第二背鰭約略同大;第一背鰭位置較接近腹鰭而離胸鰭較遠;尾鰭上葉前具凹窪,尾柄無側隆脊;尾鰭上下葉不對稱。體色淡棕,體表通常散佈暗紅色或淡棕色斑。
出現於南北緯50度間之北美洲東岸、南美洲東南岸、非洲西北岸、北岸、東南岸、紅海、亞洲東岸及澳洲沿近海域。臺灣東北部及東部沿海偶而可以漁獲。
溫帶至熱帶沿岸水域經常出現的種類,棲息水深0~191公尺,較常出現在接近底層水域。其可以於水面吞下空氣後將空氣保存在胃中,使其比重減低,而利於游動,正如硬骨魚類的泳鰾一般。有時單獨行動,有時成群結隊出游,有季節性洄游的行為。食卵型的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2尾(左右子宮各一)以各種硬骨魚類、軟骨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胎仔產出體長約1公尺,妊娠期8~9個月。
可由延繩釣釣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或鼠鮫目(Order Lamniformes)、Mackerel Sharks
砂錐齒科或砂鮫科(Family Odontaspididae),Sand Tiger Sharks
笠鱗棘或笠鱗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chinorhinus cookei (Pietschmann, 1928)
體壯碩;吻由眼部向前漸窄;口裂彎曲顯著,寬度稍長於吻長,上、下頜皆具明顯唇褶;鼻孔橫向,位置較接近口裂部而離吻端較遠;具小型背鰭兩枚,刷子狀,位於軀幹之末端;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腹鰭起點稍後方,第二背鰭稍小於第一背鰭;腹鰭遠大於背鰭;臀鰭缺如;尾柄無隆脊。體背棕色。皮齒基底呈星芒狀,直徑小於0.5公分,不擴張成圓盾狀,亦不連結成一大片。
本種於紐西蘭、帛琉、夏威夷群島、加利福尼亞灣秘魯附近海域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曾於1950年及1991年分別在基隆北部及花蓮東部海域有漁獲記錄,是相當罕見的種類。
為大型而動作緩慢的種類,底棲性,一般出現在陸棚及斜坡區,棲息水深11~424公尺,以底棲性的魚類(包括軟骨及硬骨魚類)、頭足類為食。最大可成長至4公尺長,胎仔產出體長小於45公分。
由於數量有限,因此並非重要的經濟魚種。可由延繩釣、刺網、及底拖網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或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科或笠鱗鮫科(Family Echinorhinidae),Bramble Sharks
長鬚卷盔或長鬚棘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irrhigaleus barbifer (Tanaka, 1912)
前鼻瓣極度向後延伸達口裂部;吻短而縱扁,吻端寬圓,吻長短於頭長之1/3,遠短於口裂與胸鰭起點之距離;唇薄;上、下頜齒形相似,皆扁平如刀,具一明顯之齒尖,上頜齒稍大於下頜齒,齒緣平滑,齒式26~27/22~26。背鰭2枚,背鰭硬棘長且強而有力;第一背鰭起點與胸鰭後角相對,基底末端則遠在腹鰭起點之前,第二背鰭位置較接近胸鰭而離腹鰭較遠;第二背鰭起點位置約與腹鰭後角相對,大小如第一背鰭,兩背鰭基底長度亦大致相等;胸鰭後角盾圓而不尖凸,亦不變薄分裂;尾鰭上葉較長,後緣不凹入或僅稍凹入,不具缺刻,尾柄具隆起線。體色背部棕灰,腹面白色,各鰭鰭緣明顯白色。
本種出現於西太平洋之日本(本州南方)、紐西蘭、澳洲、托列斯島沿近海域,臺灣地區於東北部海域及台東近海均有漁獲記錄。
不常見的種類,出現於陸棚及斜坡區,西太平洋出現者棲息水深360~494公尺,一般是接近底部棲息。卵胎生,每胎產仔10尾。胎仔產出體長不詳。以底棲性硬骨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最大漁獲體長122公分,雌雄之最小性成熟體長分別為86公分及92公分。
數量有限而非多獲性魚種,可由底拖網或延繩釣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或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棘鮫科(Family Squalidae),Dogfish Sharks
平頭尖尾或廣吻篦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pristurus macrorhynchus (Tanaka, 1909)
體形修長,向吻端逐漸扁平。吻頗長,寬而縱扁;口前吻長約為全長之10~11%;鰓裂長不及眼之前後徑;鼻孔寬度約為鼻孔間距之1.1倍,前鼻瓣短而圓;兩背鰭間距約為第一背鰭基底長之兩倍,而約等於眼眶前吻長;第一背鰭約為第二背鰭之2/3大;第二背鰭基底長約為第一背鰭基底長之1.2倍;第一背鰭起點約與腹鰭基底後半相對;第二背鰭基底末端位於臀鰭基底末端稍前;胸鰭小,前緣長約為全長之11~13%,內緣長約等於基底長;胸、腹鰭基底間距離短,約等於口前吻長;腹鰭、臀鰭、尾鰭皆窄長;體色淡棕灰,腹面及各鰭色較淺,可成長至60公分以上。
本種出現於西北太平洋之日本及台灣沿近海域。
目前為止對牠的瞭解仍頗為有限,僅知其為底棲性種類,卵生,一次產卵2枚。棲息於斜坡區,本省東北部沿岸海域作業的底拖網船隻偶而可以漁獲,不過數量有限。
由於體型不大,因此經濟價值不高,通常將其當作下雜魚處理,是養殖業的餌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科或貓鮫科(Family Scyliorhinidae),Cat Sharks
杜氏真或杜氏白眼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charhinus dussumieri (Valenciennes, 1839)
小型鮫類,體形修長,成魚則稍壯碩 。吻端稍尖突 ,口前吻長為兩鼻孔間距之1.1~1.6倍;前鼻瓣延長而呈三角形;眼呈卵圓形,前後徑為全長之2~2.2%:上唇溝短而不明顯;上頜齒或窄或稍寬,鋸齒緣明顯,齒尖傾斜,小齒尖明顯;下頜齒窄而傾斜,具鋸齒緣。背鰭間具隆脊,第一背鰭小而呈三角形,外角尖突,起點與胸鰭內緣後半部位置相對;第二背鰭高大,高度約為全長之2.6~4%,內緣則短,為其高度之1.0~1.5倍,起點與臀鰭起點位置或相對或稍後;胸鰭小,近似鉤狀,外角窄尖,前緣長約為全長之15~17%。脊椎骨數109~150節,尾鰭前脊椎骨數54~74節。體色或灰或棕灰,第二背鰭鰭尖或黑色或深色,其餘各鰭鰭...
出現於西北太平洋,北起日本本州以南,南至菲律賓群島,另印度洋北部沿海亦有分布。臺灣則於西南之澎湖海域有漁獲記獲。
經常出現於陸棚區域的小型種類,目前為止對牠的瞭解仍頗為有限,只知其為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2~4尾,似乎沒有特定的繁殖季節。以小魚、頭足類及甲殼類為食,對人類不具危險性。最大可成長至100公分,成熟體長65~7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37~38公分。
可由延繩釣或拖網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