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人乞討。《管子.輕重己》:「食如言而勿遺,多者為功,寡者為罪,是以路無行乞者也。路有行乞者,則相之罪也。」《呂氏春秋.慎大覽.報更》:「臣宦於絳,歸而糧絕,羞行乞而憎自取,故主於此。」
|
八面受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處境十分困難、危險。如:「你平常處處得罪人,如今八面受敵,看你如何自處?」也作「八方受敵」。
|
昧死以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著死罪進言。表示謹慎惶恐。《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憐愛之,願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宮,昧死以聞。」也作「沒死以聞」。
|
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高興的樣子。《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及獄決罪定,公憱然不悅,形於顏色。」
|
導德齊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以道德感化百姓,禮樂教導民眾,使民知廉恥而歸服。為仁政的方式。《舊唐書.卷六三.裴矩傳》:「此人受賂,誠合重誅;但陛下以物試之,即行極法,所謂陷人以罪,恐非導德齊禮之義。」
|
解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人心離散或組織瓦解。《左傳.成公八年》:「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墨子.尚賢下》:「其所賞者已無故矣;其所罰者亦無罪,是以使百姓皆攸心解體。」
|
對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為證明事實而互相比對言詞。《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操恐打死,無可對證,令獄卒揪去靜處,權且將息。」《紅樓夢》第八一回:「這老貨已經問了罪,決不好叫他來對證。」
|
頂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人受過。《俗語考原.頂缸》:「《雅俗稽言》:『金陵沿江岸善壞,或言豬婆龍作祟,因豬同國姓,遂托言曰黿,上命捕之,適釣得黿,不能出,因取沙缸罩出之,諺云:「豬婆龍為妖,癩頭黿頂缸。」吳中謂代人受過曰頂缸,本此。』」《西遊記》第二五回:「你一變個甚麼蟲蛭兒,瞞格子眼裡就飛將出去,只苦了我們不會變的,便在此頂缸受罪哩!」
|
禍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罪魁
|
沒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收入官。《北史.卷五五.陳元康傳》:「左衛將軍郭瓊以罪死,子婦范陽盧道虔女沒官。」宋.樂雷發〈逃戶〉詩:「燒侵無主墓,地占沒官田。」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