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91.99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湖北、陝西、河南等省的地方戲曲名稱。約有三百年的歷史,原以秦腔演變來的西皮,及安徽傳來的二黃為主要唱腔,並和徽劇相互影響。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荊河、襄河、府河、漢河四支,對湘、川、贛等戲劇的發展都有影響。尤其清嘉慶、道光年間,傳入北京,逐漸演變成京劇。伴奏樂器有胡琴、二弦、鼓板等。也稱為「漢調」。
廣東漢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廣東的梅縣地區、潮汕部分地區和福建西南部的劇種。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腔調,伴奏則兼取粵東地區民間音樂,加以變化發展。也稱為「興梅漢戲」、「外江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十分、猛烈。如:「劇痛」、「劇烈」、「劇毒」、「劇寒」、「劇暑」。
戲。如:「話劇」、「劇情」、「喜劇」、「悲劇」、「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子的通稱。如:「漢子」、「壯漢」、「流浪漢」、「英雄好漢」。
銀河。如:「天漢」、「河漢」、「銀漢」。
中國的主要民族。如:「漢族」、「漢人」。
朝代名。
摘星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殷代故事戲。敘周武王伐紂,紂兵累敗,殷破敗往周營乞和,不成,因罵姜尚,為眾將所斬,其子亦敗亡。周兵攻城,姜尚並數紂王十大罪。紂王見大勢已去,乃坐摘星樓自焚而死。殷代故事戲多從封神演義改編而來。川劇、同州梆子、漢劇都有此劇目。
漢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盛行於湖北、陝西一帶的地方戲曲名稱。參見「漢劇」條。
南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湖北恩施、湖南西北與四川東南地區的劇種。原名南戲,起源於荊河漢劇,有舞臺演出與圍鼓班子(坐唱)兩種形式。屬皮黃系統,唱法與漢劇相似。但小生不用尖嗓,花臉不用邊音。唱腔依行當分生、旦、淨、末、丑等類。以南路(二黃)、北路(西皮)、上路(川梆子)為主。常演劇目有搬金牌、琵琶記、白兔記等。
鐵線木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偶劇的一類。藝人用三根竹管套上鐵枝以操縱木偶,身段和手勢靈活細緻。清道光咸豐年間,由廣東潮州的紙影戲傳入福建詔安一帶發展而成,唱曲以潮劇或廣東漢劇的曲調為主。
客家山歌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廣東興寧、梅縣一帶,用客語所呈現出具有山歌特色的演唱和戲劇表演。其唱腔與曲調以客家山歌、小調為基礎,後吸收廣東漢劇音樂和梅縣民間音樂,再配合劇情,可以在舞臺上表演。
廣州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廣州為中心,流行於廣東大部分和廣西部分地區的劇種。以西皮和二黃為其基本曲調,與國劇和漢劇非常接近,但聲腔變化仍大,每每在唱詞中增加粵語,吸收廣東小曲,一面減少崑曲大牌子,並把胡琴調門降低,以利粵語發音。也稱為「粵劇」。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