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40637 收藏人次:7692183
1.自然數的開始。如:「、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姓。如明代有炫宗。
3.二四部首之
1.單個。如:「人」、「物兩用」。
2.相同、致。如:「樣」、「大小不」。
3.專注的。如:「意」、「專不變」。
4.全、滿、整。如:「身是汗」、「屋子人」、「身是膽」。
5.每、各。如:「班五十人」、「頁六百字」、「共派八隊,隊二十人。」
6.次。如:「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能之,己百之。」
7.另外的。如:「蟬,名知了。」、「番茄,名西紅柿。」
。《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之。」
1.才、剛剛。如:「聽就懂」、「天亮,他就起來。」
2.偶然。如:「不小心」、「不留神」。
3.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扭」、「用手摸」、「天氣涼,就感冒了。」
4.概括。如:「般來說」。
5.每每、每逢。如:「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6.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動」、「問問」、「隨便說說」。
7.事物的某方面。如:「則以喜,則以憂。」、「不沾親,二不帶故。」
8.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至此哉!」
9.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可以為法則。」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何悲。」《戰國策.燕策》:「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以己為馬,以己為牛。」
(「」字單用或在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丘之貉     
瀏覽人次:97070 收藏人次:11595381
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漢書.卷六六.楊敞傳》:「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丘之貉。」《聊齋志異.卷七.細柳》:「黑心符出,蘆花變生,古與今如丘之貉,良可哀也!」
沆瀣     
瀏覽人次:78423 收藏人次:5554718
唐時崔沆為主考官,錄取了崔瀣,人們因此笑稱:「座主門生,沆瀣氣。」見宋.錢易《南部新書戊》。比喻氣味相投,後多用於貶義。《孽海花》第三四回:「皓冬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沆瀣氣。」
曇花     
瀏覽人次:54277 收藏人次:1479313
曇花,優曇婆羅華的簡稱,即無花果。印度傳說無花果只在聖王出世時才會開花。見隋.智顗《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四.上》。謂佛的出世、說法如優曇婆羅華出現,其含意有二:說指在適當時機才會出現;說指希有難得。後多用於比喻人或事物出現便迅速消失。如:「劃過天際的流星,短暫而絢爛,猶如曇花現。」
傅眾咻     
瀏覽人次:49452 收藏人次:3952518
人教誨時,眾人在旁喧擾。比喻學習受到干擾,成效不佳,或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語本《孟子.滕文公下》:「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滄海     
瀏覽人次:47976 收藏人次:1389266
大海中的粒米粟。比喻渺小,微不足道。宋.蘇軾〈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粟。」
良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瀏覽人次:46850 收藏人次:2529083
句好話,即使在嚴冬中也可讓人溫暖;句傷人的話,縱使在炎熱的六月也會使人感到心寒。例:良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講話做毋得信嘴出。(良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不可隨口亂說。)
獨樹     
瀏覽人次:41020 收藏人次:3729343
幟,旗幟。獨樹幟比喻自成家,獨具風格。《孽海花》第三回:「拿經史百家的學問,全納入在時文裡面,打破有明以來江西派和雲間派的門戶,獨樹幟。」
南柯     
瀏覽人次:37618 收藏人次:1941582
廣陵人淳于棼在夢中被大槐國國王招為駙馬,當了南柯郡太守,歷盡人生窮通榮辱。醒來發現躺在大槐樹下,而切的夢境均發生於樹旁之蟻穴。典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比喻人生如夢,富貴得失無常。元.馬致遠〈女冠子.枉了閑愁套.么篇〉:「窮通皆命也。得又何歡,失又何愁,恰似南柯夢。」
孑然     
瀏覽人次:37506 收藏人次:2546595
孤單單個人。《喻世明言.卷三.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我司馬貌只是個窮秀才,孑然身,生死出你之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你孑然身,如何完得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