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31404 收藏人次:6703311
痲瘋病。同「癩」。《戰國策.秦策三》:「漆身而為,被髮而為狂。」《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又漆身為,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
1.粗的磨刀石。《詩經.大雅.公劉》:「取取鍛。」《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使河如帶,泰山若。」
2.疾病、災禍。《詩經.大雅.瞻邛》:「孔填不寧,降此大。」
3.姓。如漢代有溫,清代有鶚。
1.磨之使利。通「礪」。《荀子.性惡》:「鈍金必將待礱然後利。」唐.柳宗元〈弔屈原文〉:「何先生之凜凜兮,鍼石而從之。」
2.勉勵、激勵。《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親秉旄鉞,以三軍。」
3.奮起、振奮。《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歸鳥赴喬林,翩翩羽翼。」
1.嚴肅、嚴格。《論語.述而》:「子溫而。」唐.韓愈〈答尉遲生書〉:「行峻而言,心醇而氣和。」
2.猛烈。如:「害」。《莊子.齊物論》:「風濟,則眾竅為虛。」《文選.古詩十九首.凜凜歲云暮》:「涼風率已,游子寒無衣。」
3.凶惡的。如:「鬼」。
內荏     
瀏覽人次:40088 收藏人次:4047948
語本《論語.陽貨》:「子曰:『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外表剛強嚴而內心軟弱。漢.王充《論衡.非韓》:「姦人外善內惡,色內荏,作為操止,像類賢行。」
兵秣馬     
瀏覽人次:24100 收藏人次:1175348
磨利兵器,餵飽馬匹。指完成作戰準備。《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兵秣馬矣。」《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傳》:「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兵秣馬,以報國讎。」也作「秣馬利兵」、「秣馬兵」、「兵粟馬」、「勵兵秣馬」、「礪兵秣馬」、「礪戈秣馬」。
風行     
瀏覽人次:21918 收藏人次:1824565
像打雷般猛烈,如颳風般快速。比喻執行政令嚴格迅速。《老殘遊記》第四回:「玉大人雷風行的幾天也沒有拿著一個人。過了幾天,又搶了一家子。」《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你看上頭出來的條教雷風行,說得何等害,及至辦到要緊地方,原來也是稀鬆的。」也作「雷風飛」。
再接再     
瀏覽人次:21690 收藏人次:2937745
勇往奮進而不頓挫。如:「他愈挫愈勇,再接再,終於獲得最後的成功。」
    
瀏覽人次:16767 收藏人次:4065599
1.猛烈、高強。《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快把這人交給我,萬事全無。如若不然──哼哼──你可知我的害!」也作「利害」。
2.嚴重、劇烈。《老殘遊記》第五回:「誰知道,就鬧的這麼害,連傷了他四條人命。」也作「利害」。
3.譏笑人差勁、笨拙。如:「這麼簡單的事都可以搞成這樣,你也未免太害了吧!」
疾言     
瀏覽人次:14271 收藏人次:2430318
言語急迫,神色嚴。形容人發怒的樣子。明.沈鯨《雙珠記》第一三齣:「我那時疾言色,雖辱罵了他一場,恨藏奸賣俏,真是個人中獸。」《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那梅大老爺的臉色,已經平和了許多;就是問話的聲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色了。」
秣馬     
瀏覽人次:10845 收藏人次:1197029
比喻完成作戰的準備。《晉書.卷九七.四夷傳.西戎傳》:「今將秣馬兵,爭衡中國。」也作「兵秣馬」。
變本加     
瀏覽人次:9874 收藏人次:1057255
根據本有的加以改變發展。語本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後指改變原有的狀況而更加嚴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八回:「久而久之,變本加,就鬧出這邪說誣民的舉動來了。」
風發     
瀏覽人次:7650 收藏人次:1881890
形容文章議論奮揚,氣勢蓬勃。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踔風發,率常屈其座人。」《元史.卷一九○.儒學傳二.劉詵傳》:「詵為父,根柢六經,躪躒諸子百家,融液今古,而不露其踔風發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