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木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金口木舌的銅鈴,古代施布政教法令時,巡行振鳴招眾注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木鐸起而千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明.朱權《卓文君》第一折:「常言道時來木鐸也叮噹響,時不至呵蘭麝也不生香。」
2.指宣揚教化的人。《論語.八佾》:「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器名,打擊樂器。一種大鈴,通常為有柄有鈴舌,振舌發聲。古代用來宣佈政教法令或示警。材質多為金屬製或木製。如:「鈴鐸」、「木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如:「神木」、「樹木」、「草木」。
木材。如:「木板」、「木料」、「朽木不可雕」。
用木料製造的。如:「木馬」、「木屋」、「木器」。
棺材。如:「棺木」、「壽木」、「行將就木」。
失去知覺。如:「手腳麻木」。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震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劉歆《與揚雄書》亦稱:“詔問三代,周、秦軒車使者、遒人使者,以歲八月巡路,求代語、童謠、歌戲。”孔子刪詩:這種說法見於《史記》,據說原有古詩3000篇,孔子根據禮義的標准編選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詩經》《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儀者……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詩譜序〉...
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育家,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中華文化  西漢武帝前推行黃老之術而以「無為」治國。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黷百家,表章六經」,確立鞏固了孔子學說在中華文化中的主軸地位,恢復六經的正統地位,孔子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所著三民主義民生主義第二講:「這才是真正的...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city 校徽鐘鐸造形(中央):「鐸」是一種手搖發音大鈴,為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所用。孔子曾被比喻為「木鐸」,所以「鐸」也代表教育工作者,亦為師範教育的傳統象徵。鐘鐸內部白色飛羽:展翅飛翔的雙翼象徵活力、進取、生生不息、含任重道遠之意。鐘鐸下方紅色飛羽:象徵在日新又新中不斷進步,並表示優秀、光榮、有重大成就之意。 校歌玉山蒼蒼兮,淡水湯湯;惟山川之靈秀兮,實玉韞而珠藏。化育日弘兮,絃歌悠揚;繫締造之艱難兮,炳復旦之光昌。究中西之學術兮;克明德之輝煌;咨爾吾儕建民邦,國風何泱泱,國風何泱泱。惟任重能致遠兮,矢志誠其毋忘。惟任...
木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木製的舌狀物,置於木鐸內,搖動時因震動而可發出聲音。
金口木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的木鐸。《論語.八佾》「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句下宋.朱熹.注:「木鐸,金口木舌,施政教時所振,以警眾者也。」後以金口木舌比喻為傳道的人。漢.揚雄《法言.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醒世恆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明朝馮夢龍撰,四十回。取木鐸醒世之意以為書名。故事多源於民間傳說,或取自史傳、筆記小說。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為研究宋、元、明社會史的重要資料。與《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合稱為「三言」。
情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性。《荀子.性惡》:「若夫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雕琢情性,組織辭令,木鐸起而千里應,席珍流而萬世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