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名。屬,「樹」之古稱,參見「樹」條。
2.姓。如漢代有弘羊。
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海變為陸地,陸地淪為大海。語本《太平廣記.卷六○.麻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田。」比喻世事無常,變化很快。明.張景《飛丸記》第一齣:「白衣蒼狗多翻覆,滄海田幾變更。」《幼學瓊林.卷一.地輿類》:「滄海田,謂世事多變。」
罵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著樹罵槐樹,比喻拐彎抹角的罵人。《紅樓夢》第五九回:「那是我們編的,你老別指罵槐。」《官場現形記》第一三回:「只有文爺見了統領,聽了隔壁閒話,知道統領是指罵槐,已經受了一肚皮的氣。」也作「指雞罵狗」、「指豬罵狗」、「指說槐」。
代克學習三定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克的學習三定律即是練習律、準備律和效果律(Thorndike’s Laws of Learning)。代克根據「迷籠中的貓」實驗,提出聯結學習理論。貓在迷籠中學會拉環取食前,有多次嘗試行為,初次正確行為是偶然的,經過重複歷程後,貓學會立即拉環做出正確反應。其理論又稱為聯結主義,不採取刺激代替的原理去建立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在動物多項反應中,選定欲增強者,在個體每次反應後給予獎賞,從而加強其以後重複出現的機會。更進一步,
失之東隅,收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隅,日出處,指早晨。榆,日落所照處,指晚上。全句比喻雖然先在某一方面有損失,但終在另一方面有成就。《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始雖垂翅回谿,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榆。」《冷眼觀》第二○回:「誰知那個旗婆,猶自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隅,收之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世事變化無常。參見「滄海田」條。清.王鵬運〈滿江紅.風帽塵衫〉詞:「旌旆影,滄話。對蒼煙落日,似聞悲吒。」
造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和梓樹。古時住宅旁常栽種樹以養蠶,種梓樹以製作器具。語本《詩經.小雅.小弁》:「維與梓,必恭敬止。」後借指故鄉家園。《文選.張衡.南都賦》:「永世克孝,懷梓焉。」唐.柳宗元〈聞黃鸝〉詩:「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梓。」也作「梓里」。
榆晚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傍晚時夕陽斜照榆的景象。比喻晚年。如:「也許榆晚景,子孫離散,正是人間最淒涼的事吧!」《西遊記》第五七回:「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萬把包袱賜弟,兄在深山,樂榆晚景,亦誠兩全其美也。」
歷盡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經歷無數事故與變化。如:「言談間,歷盡滄的老友流露出對過往歲月的許多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