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4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赫爾巴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赫爾巴特的生平2 赫爾巴特的哲學觀3 赫爾巴特的教育觀4 教學法4.1 四段教學法4.2 五段教學法5 結論6 參考資料 赫爾巴特的生平特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為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及教育家,受母親的影響頗深,一生中於許多大學教書,最後於Ko...
赫爾巴特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赫爾巴特主義是指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及教育家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所建立起來的系統哲學及教育思想。在哲學思想方面,赫爾巴特放棄了絕對的實在論;不認為有一終極的實在存在著,而相信實在是多元的。他相信心靈是一個實在,但不是以心能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心靈對提示所形成的反應--觀念的組合而存在著。換言之,心靈是由觀念組合而成,舉凡個人的意志、欲望、興趣、感情等,皆是由心靈活動而形成的觀念。赫爾巴特在青年時期,曾經一度受德國觀念論(idealism)哲學家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的影響,後來他...
赫爾巴特思想在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赫爾巴特(Johann F. Herbart, 1776~1841)思想在美國,指美國學生留學德國引進赫爾巴特的教育學說而言。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的思想,除了在德國受到歡迎外,美國學界亦對赫爾巴特學說深感興趣。當時在德國的美國留學生很多,又多在赫爾巴特學說的重鎮耶拿大學受教,故而對赫爾巴特的教育學說接觸最多,回國之後,大力加以提倡,在美國形成了赫爾巴特運動。
  美國的赫爾巴特運動開始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當時伊利諾師範大學的三名年輕學者第葛莫(C. De Garmo)、麥克姆利兄弟(Charles McMurry & Frank McMurry)從德國耶拿大學學成歸國,帶回了...
赫爾巴特思想在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教育學者赫爾巴特(Johann F. Herbart, 1776~1841)的思想初末在德國學術界引起太大的注意,直到赫爾巴特死後的二十餘年,其弟子齊勒(T. Ziller, 1817~1882)大力宣揚,赫爾巴特的學說才逐漸受到重視,因而掀起所謂的赫爾巴特運動(Herbartian Movement)。
  赫爾巴特運動約起於一八六五年,由齊勒發表[教育性教學理論的基礎]而展開。齊勒是萊比錫大學的教育學教授,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一所實驗學校和赫爾巴特思想發展中心。一八六八年,齊勒與其他的赫爾巴特主義者共同建立了「科學教育學協會」,宣揚赫爾巴特的學說。同時將赫爾巴特原來的系統教...
赫爾巴特的形成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赫爾巴特(Johann F. Herbart, 1776~ 1841)的形成說,否認人有種種的官能(faculties),以及只靠科學發展心靈與道德的說法。赫爾巴特認為教育不是由內向外的開展過程,也不是官能的訓練。教育是靠外在提示教材,形成觀念的聯合作用,而強化學生的心靈。心靈本來空無所有,全靠教學的作用,由外而內供給材料得以形成。
  赫爾巴特指出,人類的心靈不過是對外界眾多的真實刺激,所做的種種不同的反應;這些反應稱為表象(presentations)。心靈隨時會應外界的材料而生新的表象,舊的表象的強度也就漸次減弱。形式訓練說主張的心靈官能,如注意、記憶、思想、知覺、情緒等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你們。如:「爾等」、「爾輩」、「爾詐我虞」。
如此、這樣。如:「果爾」、「不過爾爾」。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情態。如:「偶爾」、「率爾」、「卓爾出眾」。
這、那。如:「爾時」、「爾處」、「爾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明、盛大的樣子。如:「顯赫」、「威赫」、「聲名赫赫」。
赫然:A>發怒的樣子。如:「赫然大怒」。B>突發而使人驚異的樣子。如:「打開箱子,赫然發現是一大堆金銀珠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切盼望。如:「巴望」、「巴不得」。
接近、貼近。如:「巴著窗戶瞧」、「前不巴村,後不著店。」
巴結:討好、奉承。如:「他總是一意巴結他的上司。」
巴掌:手掌。如:「他臉上還留著鮮明的巴掌印。」
下巴:臉部的下方。如:「他的下巴長了一顆青春痘。」
指大陸地區四川東部。如:「巴蜀」、「巴東三峽」。
詞綴:A>附屬在物體下面或後面的東西。如:「尾巴」、「嘴巴」。B>凝結成塊的物體。如:「泥巴」、「鹽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眾不同、和一般人不一樣的。如:「特別」、「特等」、「特徵」、「特大號」、「特立獨行」。
特別、專門。如:「特寫」、「特地」、「特派」。
但、只是。如:「不特」、「非特」。
核心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係指學校課程採社會需要及生活為中心進行設計,以提供學生所必須學習的生活經驗,並培養學生成為社會有用公民。目錄1 起源2 核心課程的興起3 核心課程的形式:4 核心課程的實踐5 核心課程目標6 批評7 中英文關鍵字8 參考書目: 起源可以追溯到赫爾巴特(J. F. Herbert,1776-1841)的教育論點。他認為要使學生了解一個新觀念,必須使學生專心(concentration)。所謂專心就是指對於某些事物集中注意力,才能觀察到事務各部份及整體。後來教育學者就把赫氏這種論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