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上     
瀏覽人次:459 收藏人次:0
1.路上、途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陰山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2.社會上的江湖人物,因對於自己的行為總認為是最合理的,故自稱為「道上」。如:「道上的朋友最重視的就是義氣。」
山陰道上     
瀏覽人次:1332 收藏人次:0
山陰位在今浙江紹興,境內山水美景甚多,令人目不暇給。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後比喻事物繁多,使人忙於接應。
長安道上     
瀏覽人次:283 收藏人次:0
比喻角逐名利的場所。唐.無名氏〈賀聖朝.白露點〉詞:「長安道上行客,依舊利深名切。」
    
瀏覽人次:26467 收藏人次:4322338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瀏覽人次:19986 收藏人次:17935498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在前面的: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置於動詞之後: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目不暇給     
瀏覽人次:46475 收藏人次:4091311
目錄1 一、釋義2 二、出處3 三、例句3.1 四、1同意字3.2 四、2反義字 一、釋義暇,空閒。 給,供給。眼睛來不及觀看、或一一欣賞,形容眼前美好的事物太多,或景物變化太快、景物眾多。 二、出處(1)世說新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接應不暇。(2)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書後又一紙:見其揚翬(ㄏㄨㄟ)振彩,倏往倏來,目不暇給,固非一籠一羽之樂而已。 註:1.鄭燮(ㄒㄧㄝˋ),清江蘇興化人,字克柔,號板橋。少穎悟,讀書富於別解,落拓不羈,有狂士之名。乾隆進士,官山東范縣、濰(ㄨㄟˊ)縣知縣,有循吏之...
黃粱一夢     
瀏覽人次:34812 收藏人次:1223861
為相十年……。及醒,黃粱尚未熟,怪曰:「豈其夢寐耶?」 故事內容從前有一個潦倒的書生名叫盧生,在邯鄲道上的旅館,偶然為了貧困嘆惜。恰巧那有一個道者呂翁也在旅館裡居住,呂翁聽到了盧生的嘆惜,於是交給盧生一個睡枕,盧生枕著睡覺,自然會順然境如意。那時旅館主人在煮黃梁,盧生也覺得很困倦,於是枕在呂翁給他的睡枕上睡去,這樣,盧生竟做了一個美夢,在夢境中,盧生走到一個不知名的國家,娶了一個姓崔的女子為妻室,功名很得意,官囊極為豐厚,崔氏所生的兒子,也是極不平凡的人物;盧生享受了五十年這樣富貴榮華的生活,才生病死去。當盧生在夢中病逝...
鶉衣百結     
瀏覽人次:20216 收藏人次:1776675
無時何恥。」
02.《聊齋志異.卷二.張誠》:「途中資斧斷絕,丐而行。逾年,達金陵,懸鶉百結,傴僂道上。」 參考詞語︰百結懸鶉注音︰ㄅㄞˇ ㄐ|ㄝˊ ㄒㄩㄢˊ ㄔㄨㄣˊ漢語拼音︰bǎi jié xuán chún釋義︰即「鶉衣百結」。見「鶉衣百結」條。
01.宋.趙崇嘏〈鷗渚微吟.書事〉詩:「東鄰老翁寒不寐,百結懸鶉收悲涕。」 參考詞語︰百結鶉衣注音︰ㄅㄞˇ ㄐ|ㄝˊ ㄔㄨㄣˊ |漢語拼音︰bǎi jié chún yī釋義︰即「鶉衣百結」。見「鶉衣百結」條。
01.清.孔尚任《小忽雷.第二二齣》:「可憐見窮秀才,一朝天賜配,得和諧。百結鶉衣上披紅結綵。」
02.《石點頭.卷五.莽書生...
急流勇退     
瀏覽人次:18629 收藏人次:1535264
03.《蕩寇志》第六○回:「原來召忻自隨從希真收復新泰之後,召忻因記起那年山陰道上仙聖的指示,曾教他功成之後,急流勇退,切不可乘興直前,自取沉溺之禍。」
響遏行雲     
瀏覽人次:15704 收藏人次:1202381
《列子》書中記載著一則故事:相傳從前秦國有個愛唱歌的人薛譚,去向秦青學習歌唱技巧,可是在還沒全部學會之前,他就自以為已經學成,於是向老師辭行,打算返鄉。秦青也不挽留他,還在郊外大道上設酒食為薛譚送行。在餞別的酒席中,秦青打著節拍,展開歌喉,唱起慷慨悲壯的曲子,歌聲高亢清越,振動了林間的樹木,又直上天際,遏止了浮雲的行進。薛譚聽到這樣的歌聲,才知道原來自己所學的不過是一些皮毛,於是請求秦青原諒,仍舊繼續拜師學藝,並且自此之後,再也不敢有學成歸鄉的念頭。《列子》文中以「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形容秦青的歌聲,後來「響遏行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歌聲響亮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