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49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onorynchus abbrevia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體細長,圓柱形;吻尖而突出;口下位,吻端腹面有一短鬚;體灰棕色,腹部白色;背鰭及尾鰭末端具黑斑;體型細長,體長可達3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
棲息沙泥質海底,以底棲生物為生的肉食性魚類。
以拖網漁獲,無經濟價值,可供作飼料。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Order Gonorhynchiformes)
骨鰾首目(Superorder Ostariophysi)
亞目(Suborder Gonorhynchoidei)
無耳鰾系(Series Anotophysi)
科(Family Gonorhynchidae),Beaked Sandfishes
橫帶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imnichthys fasciatus (Waite, 1904)
身體細長,臀鰭起點在背鰭起點之前,背鰭軟條數為25~26,臀鰭鰭條數為27~29,側線鱗數為40~43。體色灰白,體背面有數個鞍狀斑,其中至少最後的鞍狀斑到達側線。
分布於西太平洋溫熱帶海域,台灣南、北珊瑚礁區都可發現。
喜棲息於珊瑚礁區附近的砂石底質水域,平時喜潛入沙中,多在水深10公尺左右,海流稍強的水域活動。
小型的魚種,無經濟價值,亦少有人飼養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龍鰧亞目(Suborder Trachi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Creediidae),Sandburrowers
美麗絲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特別延長,纖細,略為側扁。兩眼間距短。口大,端位,吻能伸縮,下頜先端尖突;上頜骨不顯露。上下頜、腭骨及鋤骨上均有小而尖的齒列。鰓膜在喉峽部游離。體體被小圓鱗,頭部、頰部、鰓蓋部及側線前半部之上、下面則近於裸出。背鰭單一,起點在胸鰭起點之後,基底甚長,具III弱棘,軟條數43-45,雄性魚的前方弱棘延長成游離狀;臀鰭和背鰭相對,硬棘I,軟條39-42;腹鰭發育良好,具I硬棘,5軟條;尾鰭呈尖形(雄魚)或截形(雌魚)。體灰白色,體背側具黃褐色鞍狀斑;頭部、體側及各鰭另具白色至藍色點。背鰭硬棘鰭膜黑色。
鬚掛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canthaphritis barbata (Okamura & Kishida, 1963)
體圓長;頭縱扁;眼大;口大;體黃綠色;雄魚的上頜中央只有1條鬚,體長可達10公分。
南日本、台灣。
棲息砂泥海底之肉食性魚類。
以拖網漁獲,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龍鰧亞目(Suborder Trachi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鱸鰧科(Family Percoph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細長;吻尖,上頜的末端有一肉狀突起,使上頜較下頜突出。眼睛突起。鰓膜分離,自喉峽部游離,鰓被架數7。身體覆滿鱗片;側線自背鰭後逐漸下降,延伸至尾柄處;側線上鱗3;側線下鱗2-3。背鰭單一,基底甚長,臀鰭和背鰭相對,軟條數分別為21-24及24-26。除腹鰭外,各鰭均無硬棘。脊椎骨數39-42。體灰白色,體背側具 8-12條狹窄又短的鞍狀斑,無鞍狀斑明顯的連接至側線。
東方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細長;吻尖,上頜的末端有一肉狀突起,使上頜較下頜突出。眼睛突起。鰓膜分離,自喉峽部游離,鰓被架數7。除腹部裸露外,身體覆滿鱗片;側線自背鰭後逐漸下降,延伸至尾柄處;側線上鱗2;側線下鱗22。背鰭單一,基底甚長,臀鰭和背鰭相對,軟條數分別為21-23及24-25。除腹鰭外,各鰭均無硬棘。脊椎骨數39-42。體灰白色,體背側具 8-12條狹窄又短的鞍狀斑,無鞍狀斑明顯的連接至側線。
絲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特別延長,纖細,略為側扁。兩眼間距短。口大,端位,吻能伸縮,下頜先端尖突;上頜骨不顯露。上下頜、腭骨及鋤骨上均有小而尖的齒列。鰓膜在喉峽部游離。體體被小圓鱗,頭部、頰部及鰓蓋部則近於裸出。背鰭單一,起點在胸鰭起點之後,基底甚長,具V-VII弱棘,軟條數39-41,雄性魚的前方弱棘延長成游離狀;臀鰭和背鰭相對,硬棘I,軟條34-36;腹鰭發育良好,具I硬棘,5軟條;尾鰭呈長卵形。體棕色,身體亦有不明顯的黑斑;側線鱗片的後緣有黑點出現。背鰭、臀鰭後緣及尾鰭近基部處有許多小黑斑,在背鰭和臀鰭上呈長列狀排列,尾鰭上則呈縱列;胸鰭和腹鰭呈黃色。
摩鹿加擬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形,側扁;頭圓錐,口中型,眼間隔處具缺刻。體被大鱗,頰部及鰓蓋被鱗;前鰓蓋骨邊緣光滑;側線連續。上下頜具一對大門牙。D. XI,12-13;A. II-III,11-14;L.l. 31-33。胸鰭扇狀,腹鰭第一與二軟條成絲狀,達肛門前;尾鰭圓形。體褐色;體各鱗片中央較深,鱗緣較淡;背鰭白色具黑褐色網紋;臀鰭褐色具2 條黑褐色縱帶;胸鰭灰色,基部黑色;腹鰭與尾鰭黑褐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