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一代儒宗-熊十力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一代儒宗-熊十力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出生於在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鄉間(今黃岡市團風縣上巴河鎮熊坳村張家灣)的一個貧苦農家。受到維新派影響,萌發革命之志。

1906年,加入日知會。武昌起義後,曾任湖北都督府參謀。後慨然棄政向學,以探討人生的本質、增進國民的道德為己任。1922年在南京從歐陽竟無學佛教唯識學,並和柳詒徵、湯用彤等人交遊。後逐漸離開佛教唯識學,形成自己的一套觀點。抗戰時期,繼續著述講學。抗戰末期出版的《新唯識論》語體文本和《讀經示要》是他的思想成熟、體系完成的標誌。1949年後,繼續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著有《原儒》、《體用論》、《明心篇》等。1968年5月23日在上海辭世,死因是受到紅衛兵日夜不停迫害,癲狂而亡;終年84歲。

哲學觀點:

   體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質不二、天人不二。人與天地萬物同具仁心本體,內蘊著極大的力量,可以創造、生化。

又主張人不被人創造出來的物質世界和人文建制所異化、所遮蔽,以致忘卻人之所以為人的根蒂。

著作:

主要著作有《新唯識論》、《論六經》、《原儒》、《體用論》、《明心篇》、《乾坤衍》。

評價

《大英百科全書》:稱熊十力為20世紀中國最傑出哲學家。其面對西學的衝擊,在儒學價值系統崩壞的時代,重建儒學的本體論,重建人的道德自我,重建中國文化的主體性。

                                                                            資料來源暨整理:網路資訊暨維基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