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六官之制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六官之制


教育Wiki

故事

由蘇綽著手,死後由盧辯完成的官制改革即是復古維新最明顯的表現。此一改革係模仿「周禮」中所載的周官而來。宇文泰發覺廢西魏皇帝,自立為帝,見國號為周,即依此志向而來。「周禮」所述的周關係以六卿為天、第、春、夏、秋、冬六官府的首長,統領自己的官屬,直接與天子連繫。各官府含有後世中央集權所無的自立性。這種分工關係形成了整體和諧的統治世界。自立與統一交織而成的世界才是有秩序的王道世界。整體的公共世界因各官吏對職務的自發性而獲得由下而上的支持。由此可知西魏模仿周官創出「六官之制」的意義。為與此相互配合西魏和北周的官致中並無所謂的清濁之別;雖有流內官與流外官之分,但這只是官階的上下,並非依據士庶的身分差別而來。在官吏選用方面,亦完全摒除門閥主義,而以舉賢才為主。蘇綽起草的「六條詔書」,所述雖是地方官的任職須知,列舉了「先治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血獄訟」「均賦役」六條,而與擢用官吏最有關的「擢賢良」卻特別強調:「今日所選舉者,當不限資陰,維在得其人,自可以起廝養而維卿相。」明顯表示了唯才適用的原則。「六官之制」創立時,擔任六卿的全是柱國大將軍,宇文泰即以柱國大將軍,任大蒙宰,實際上是軍政合一的政權。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蘇綽

英文關鍵字:Su Chuo

出處

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112~113。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