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反抗權威疾患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反抗權威疾患


教育Wiki

目錄

定義

兒童常會對從事兒童或青少年工作的專業人員,表現出過於活躍、頂嘴、違抗命令與反抗等的行為。他們常感受到被遺棄、不被愛、排斥感,以及跟他們的家庭沒有依附連結;這些兒童住在一個父母不聽其心聲、偏重自己,且不願對孩子付出的家庭生活裡。然而通常表現出這些特質的學生並不會對每個人都反抗,且往往會有一個教師或一位教練能與這類學生相處得很好;這些人與學生互動的方式,及是幫助這類疾患學生的線索。

診斷症狀

以下症狀可能會出現於診斷為反抗權威疾患的兒童與青少年身上。一種否定、敵意與反抗行為模式持續至少六個月,期間有四個(或更多)以下列舉的舉止。(註1)

1.經常發怒。
2.經常與成人爭執。
3.經常公然蔑視或拒絕順從成人的要求或規定。
4.經常故意惹人生氣。
5.經常為了他自己的錯誤
注意:每個標準只有在該行為發生頻率,乃相對高於那些同年齡與發展標準的群體時才成立。
對教師的建議

注意學生願意順從與合作的時刻──即使是很小的訊息。人類並非生來就會反抗,當他們生活失去力量時,為了滿足需求,他們便會發展反抗的方法。這些兒童並沒有得到上述青少年所描述的需求,所以教師就如同是替代父母一樣,來滿足他們的需求。當教師站在願意接納任何一件最小事情的立場去看待,學生的反抗將會開始瓦解。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反抗權威疾患
英文關鍵字: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參考資料
註1Linda Metcalf/著,鄭惠君、黃雪瑛、劉威成、蔡素玲、許維素/譯。焦點解決取向的教師效能。2007年。頁202-204。辰皓國際出版製作有限公司。
註2Joam L.Luby/主編,林政佑、陳芝萍、陳威勝/譯。學齡前兒童精神健康手冊。2009年。頁91-117。心理出版社。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8%81%AF%E8%AA%B2%E6%B4%BB%E5%8B%95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