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台灣松雀鷹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台灣松雀鷹


教育Wiki

目錄

台灣松雀鷹 Accipiter gularis

基本資料

科別:鷲鷹科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保育類
活動環境:低中海拔樹林中皆有機會
長度:約30公分
雄鳥外型特徵:體背面暗灰藍色,後頸雜有白色羽毛,眼黃色,喉白色,喉中央有黑褐色縱線,體腹面白色,有灰褐色橫斑紋,尾下覆羽白色,尾羽灰色,有四條褐色橫斑。
雌鳥外型特徵:除了腹部斑紋為褐色之外,其餘與雄鳥相似
習性:性隱密,不易見到,常隱身於密林中捕食小型動物,偶爾在晴朗天氣裡短暫在空中盤旋 <註1>

與鳳頭蒼鷹的差別

獵食方法以定點埋伏突擊為主,在繁殖期間領域性強烈,體型與外表容易與鳳頭蒼鷹混淆,但仔細觀察鳳頭蒼鷹體型不但比松雀鷹較大,而且生活習性不比松雀鷹隱密,鳳頭蒼鷹甚至在公園綠地或校園樹林裡都曾有固定出現的紀錄。

鷲鷹科

台灣松雀鷹是最小的日行性留鳥猛禽。通常在林中穿梭,襲擊小型山鳥,翼型短而圓。
鷲鷹科大都為肉食性,嘴喙及爪尖利鉤狀;擅於盤旋或滑翔,一般來說雌鳥的體型都會大於雄鳥,在羽色方面只會有小部分的差異,以黑色、褐色、土黃色為主。
雛鳥則在初生時就長有白色雛絨羽,為半晚成性雛鳥。<註2>

另一種自然界平衡

台灣松雀鷹是台灣本島中、低海拔森林中活躍的掠食者,獵捕對象以鳥類為主。
其中令人十分驚訝的是,他竟有辦法掠食體型比牠龐大數倍的大冠鷲幼鳥來餵食自己的幼雛,或許這也是自然界中另一種平衡。<註3>
牠們的腳就好比人類的手,有捕捉與攀握等功能,能輕易且快速地抓起食物。<註4>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台灣松雀鷹
英文關鍵字:Accipiter gularis


參考書目

註1:自然生態保育系列叢書三,宜蘭縣鳥類資源14頁,張明財及林燕秋撰文,宜蘭縣政府1996年8月出版。
註2:鳥羽,台灣野鳥羽毛圖鑑11、51、116及130頁,郝偉廉著,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2006年2月發行。
註3:台灣野鳥圖誌52及53頁,何華仁著,常民文化1996年6月出版。
註4:台灣賞鳥地圖11頁,吳尊賢及徐偉斌合著,大樹文化1995年4月發行。

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54291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